第1340章 挑戰難題

對於藍禮來說,節奏並不困難,但架子鼓卻不僅僅是節奏而已,更多還在於控制和均衡。

啞鼓只是所有基本功中最基本的一環,坐在真鼓面前,還有許多內容需要慢慢學習。原本在啞鼓之上完全掌握的技術,切換到真鼓之後,瞬間就再次變得無所適從起來。

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幾乎每一位鼓手都必須經歷這樣的過程。

許多初學者就簡單粗暴地認為,啞鼓的基本功根本不適合真鼓,所以他們更加排斥啞鼓,堅持所有一切都在真鼓之上完成;事實卻是另外的面貌,正是因為啞鼓基本功訓練還是不夠紮實,這才無法適應真鼓的節奏——

因為啞鼓只有一個鼓面,而真鼓卻是一套組件:底鼓、軍鼓、嗵嗵鼓、吊鑔、節奏鑔、踩鑔等等;另外,根據演奏需要,還會增加一些牛鈴、木魚、沙錘、三角鐵、吊鐘等器件,但不管增加多少器件,全部都由一個人完成演奏。

換而言之,真鼓需要更加穩定的節奏,在不同部位之間來回切換的時候,始終保持著一個均勻而平衡的協調。這也就對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啞鼓將自己的基本功完全打磨出來,擊打真鼓的時候才能夠行雲流水地完成切換;否則,從啞鼓切換成為真鼓,很容易就開始手忙腳亂、應接不暇。

當然,對於許多業余愛好者來說,放棄啞鼓,選擇真鼓。這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在高難度的演奏之中,他們就很容易失去節奏的框架和韻律,進而破壞整個演奏的核心能量,甚至可能淪為一場災難。

如此一切都是沒有捷徑的。

花費七天時間練習啞鼓,又花費了三周時間練習真鼓基本功,每天四個小時上課時間、每天額外四個小時練習時間,藍禮就如同一位真正的考生一般,為了報考茱莉亞學院而開始勤奮努力,前前後後一個月,沒有休息,也沒有放假,更沒有偷懶,百分百地投入基本功練習之中。

至少,藍禮順利地完成了入門到初級的蛻變;更進一步地,得益於他的樂感和節奏感,還有紮實的鋼琴基本功功底,他已經可以成為一名稱職的鼓手了——不是頂尖或者優秀,但至少超越了平均水準,甚至還有更多潛能等待挖掘。

所有一切都發生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裏,說來不可思議,但卻是真實發生的。

隱隱地,藍禮可以感覺到約翰森態度的變化。

藍禮不明白具體原因,就是突然某一天開始,約翰森變得公事公辦起來,語氣和態度都有了變化,整個上課過程更加專業也更加流暢;但藍禮也並不好奇,重點依舊是架子鼓,從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

客觀來說,也許約翰森不是一位天才鼓手,但他的確是一位優秀老師。

這是可能的。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如此,事業成就達到巔峰的天才,卻並不意味著能夠成為一位稱職的老師,因為教導和傳授知識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基礎知識。

對於那些天才們來說,基礎知識可能沒有任何難度,一點就通,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理解方式,卻不見得適合普通人。

反之亦然。

約翰森就是如此。

在基本功的教授過程中,他總是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問題,並且輔佐以相對應的訓練方式,進行調整與提升;更何況,藍禮無疑是一位優秀的學生,優秀的音樂學生,這也給予了約翰森更多發揮空間。

喬治·斯蘭德就曾經認真地說過,也許,比起演員來說,藍禮在音樂領域能夠取得更高的成就。

藍禮的音樂最為動人的部分無疑是情感羈絆,他總是能夠看破滄桑,將自己的情感與旋律結合起來,通過演唱來引發共鳴,這種天賦對於音樂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而在這之外,藍禮的樂感和節奏感也著實令人眼前一亮,不能算是天賦異稟,卻也著實出色,堪稱與生俱來的靈性。

短短四周時間裏,藍禮對於基本功的掌握和技巧的領悟,確實展現出了難得的資質,再加上心無旁騖的勤奮練習,這也使得約翰森能夠拋出越來越多的挑戰,讓藍禮持續不斷地提升和探索。

恍惚之間,約翰森也完全忘記了,藍禮學習架子鼓僅僅只是“業余愛好”而已。

事實上,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拍攝“爆裂鼓手”,那麽學習到如此程度,就足以應付大部分拍攝鏡頭了。

因為無論藍禮如何努力,在短短數個月時間之內就成長為頂尖鼓手,這就是不可能的。

在電影的實際拍攝過程中,藍禮的所有表演都是真打,但在後期制作中,他的擊打全部都會配上同步音,由真正的頂級專業鼓手來完成。

日前,達米恩·查澤雷已經確認了專業的配音鼓手——彼得·厄斯金(Peter Erskine),他就是現在世界之上最為頂級的爵士鼓手,實力毋庸置疑。電影之中所有高難度橋段,彼得都將是藍禮的最堅實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