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7/11頁)

“馮市長再三交代,穩妥第一,千萬不要勉強了。”黃一平對於海東說話,就非常注意分寸,委婉得多。

“嘁!”於海東頗不以為然。“你當我是為了圖個好表現,在這兒烏魚墊床腳——硬撐?算了吧,沒有十成把握,我才不會討那個無趣哩。再說,馮市長的大事,我能隨便開玩笑?也罷,我今天就透露點隱私吧,反正你們也不是貧嘴張大民,更不是地攤小報的狗仔。”

原來,於海東的這個規劃局,雖然廟不大和尚不多,卻是潭小水深,浮頭魚不多,大個兒王八不少。規劃局規劃局,顧名思義是管陽城規劃的。這規劃別看平時沒聲沒響,不顯不露,可城市裏哪兒該修路,哪兒該建房,何處當整理出一塊綠地,乃至具體到樓建幾層、路修多寬,都需要經過專家論證,而後畫在紙上蓋上政府大印,方能落地生根。否則,你哪怕搭一只狗窩貓舍,也絕對是違章違法建築,就像沒有準生證、戶口簿的黑孩兒,永遠不能見陽光。按說,這規劃不是變戲法、捏泥人,隨便怎樣都可以。從大處說,國家有規劃法,由小處論,地方有規劃方面的條例、章程,理所當然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一件大事。然而,中國很多地方上的事情,偏偏又不完全是這樣。譬如陽城一地,前邊說到,僅僅城市整體規劃偌大一樁事體,就曾經出現過洪書記主“新”、丁市長主“大”兩種不同的思路,護城河改造,更是長期陷於商鋪與幹道的若幹變數之中,遑論區區一條路、一幢樓、一方草坪之類呢?因此,規劃局手裏的權力,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出來的,即使像黃一平這樣的市府秘書也絕對不敢往太深處猜。上邊開列的諸位局長、主任,說奇怪也奇怪,說不奇怪卻一點也不奇怪——人事局的那座辦公樓,在規劃圖紙上原本是塊綠地,後來經不住人事局長三番五次往於海東家裏跑,辦公室裏坐,只好讓他們建起這座商業辦公兩用樓,現在光是房子租金每年就有幾百萬元,是市級機關有名的“富農”。信訪局的宿舍樓也是這麽個情況,違規建在護城河邊上的黃金區段,睜眼閉眼間也才讓他們搞成,目前的房價居陽城第一。陽北縣委書記的弟弟,郊區區長的親家,都是陽城市裏的房地產開發商,看中哪塊地、建成哪樣房,無不需要通過規劃局這一關,書記、區長出了面,什麽事不好辦呢?至於人大、政協那些委的主任,職級雖說不低,可手中沒有多少實權,現在陽城房價這麽高,他們總要買房換房吧,找別的部門也許人家不理睬,或者即使理睬了也沒多大效果,可於海東一個電話,哪個開發商敢不乖乖聽命?好地段任選,好樓層任挑,價格上更不是便宜一點點!

於海東一番真情告白,聽得黃一平眼睛瞪得燈泡大,鄺明達更是嘴裏嘖嘖有聲。

33

分派完鄺明達、於海東兩個的差事,黃一平總算松了一口氣。剩下來的那些人,該由他親自出馬設法擺平了。

一看余下的名單,黃一平不禁樂了,心想都是些什麽破單位呀,什麽档案、氣象、地震、科協,都是平時沒人瞧得上的三四流機關,平常哪怕是正局長缺位,機關裏也很少有人願意頂上去。還有第一、二人民醫院、中醫院,以及陽城中學、市一中等等,要不是從名冊上抄錄下來,根本沒人想起它們也是正經八百的正處級單位。而且,因為這些單位太過專業,除了業內人士,外邊的幹部誰也不想往那知識分子堆裏紮。可是樂歸樂,瞧不上歸瞧不上,黃一平也明白,這些平時不起眼的單位,卻也是局長、院長、校長、書記齊全,到了投票、打分的關鍵時刻,要害部委辦局有一票,他們這種部門手裏也有一票,有些黨政主官分開配備的單位還是兩票哩。何況,那種無記名投票,上自市委書記、市長,下至醫院院長、學校校長,票與票之間絕對價值相同、分量相等,毫無差別。因此,越是這些不起眼的單位,就越是很少被人關注,也越是容易爭取過來。

想到這裏,黃一平反而無比興奮起來。他馬上抖擻精神,對那十幾個名字一一做了分析,又逐個用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文字標注上,直到感覺萬無一失了,才決定馬上付諸實施。

黃一平主攻的第一個目標,是第一人民醫院。

一院歷史悠久,專家雲集,無論技術實力還是人才档次,都是陽城醫療界無可爭辯的老大。一院院長兼書記老仲,是全省有名的心血管專家,四十歲不到就擔任一把手,至今已經十多年。在陽城醫療界,有個不成文的慣例,二院、中醫院等所有市管醫院的黨政主官,或是直接出自一院,或是必在一院鍍過金,反正基本上都曾經在一院呆過。目前,二院、中醫院兩家的院長、書記,全部都做過仲院長的部屬,有的甚至還是他的學生。因此,黃一平首先沖著仲院長來,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有擒賊先擒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