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9

進入九月中旬,市府換屆選舉終於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在正式向省委提名候選考察對象前,省委組織部決定在各個省轄市先搞一次民主推薦,廣泛征求一下意見。

又是省委組織部年處長,把信息第一時間通知了馮開嶺。

據說,年處長提拔副部長已經部務會討論,正待省委常委會研究通過,就算走完程序。

這次接聽年處長的電話,馮市長沒有避開黃一平。那邊的聲音雖然低沉,可坐在馮市長對面的黃一平卻聽得真真切切。電話響時,這邊兩人正在商量事情。知道是年處長電話,黃一平起身想回避,卻被馮市長用手勢攔住。最近一段時間,有關換屆方面的事宜,馮開嶺不僅不再避開黃一平,而且還有意讓他多參與掌握些情況。

“馬上進入沖刺階段,你要主動介入,盡量多地熟悉情況,可能需要你多挑些擔子。”馮市長不止一次對黃一平如是說。而每說一次,黃一平便會感覺自己肩頭一沉,那種無形擔起的分量,似乎比真的挑起千斤重擔還要沉重。

多虧有個年處長,總是在最關鍵時刻及時打來電話。他提供的那些最新的絕密信息,使馮開嶺能夠比別人更多更早知道內情,也更充分地做好應對準備。這和戰爭年代的打仗完全是一個道理,誰搶先擁有了第一手情報,誰就可以知彼於先,贏得主動,占有勝機。

年處長電話裏透露,由他帶領的省委組織部一個五人小組,十天之後將悄悄進駐陽城,采取組織推薦與個人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開展為期一周的民主推薦工作。組織推薦當然以市委、市府主要領導的意見為主,個人的範圍則比較廣,既有市裏幾套班子的成員,也有機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可能還要征求一些老同志的意見,采取的方式包括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集中測評等等。

這次地市政府換屆,果然如兩個多月前省委常委會議定的那樣,按照省委龔書記的指示,進行了一些重要調整與改變。其中,有關市長候選人的條件,年齡由原來的一般不超過五十,放寬到五十三歲;學歷由大學本科降低到大專;任職經歷方面,也不再要求在同級黨委常委、政府副職上任期不低於五年。這樣一來,陽城市委、市府兩套班子裏,除了馮開嶺這個常務副市長,副書記張大龍、副市長秦眾等人均可順利入圍。

由於是五年一次的班子大換屆,又同時涉及人大、政府、政協及檢察、法院幾套班子,因而表面上動靜會顯得特別大,波及的範圍也特別廣。可事實上,只有內行的人才能看明白,幾套班子裏,政府那一塊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而最有懸念、最具競爭性的一個崗位,則是市長。因此,這次推薦的核心,是陽城市長人選,別的不過是例行公事。這個推薦工作,如果不出意外,將產生未來陽城市長的人選,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按照年處長的判斷,陽城市長應該會在本地現有班子成員中產生,上邊空降或異地交流的可能極小。理由是:陽城作為全省江北的第一大市,雖然實力尚不能同江南幾個市相匹敵,但無論經濟總量、地理位置,還是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勢頭與潛力,都是全省一個不容忽視的地區,全國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優秀旅遊城市等等榮譽也是應有盡有。可是,近幾年陽城官員的政治命運,卻一直與這種發展地位極不相稱。早在十多年前,馮開嶺跟的那一任市委書記,曾被提拔到省裏擔任常委、秘書長,此後這麽多年,竟然再無書記、市長走此好運。洪書記、丁市長前邊的幾任,大多在陽城就地轉到人大、政協任職,或者調到省城平級安排一個廳長,最多也不過人大、政協副秘書長之類。至於洪書記本人,本來前幾年就已經盛傳要進省府班子,龔書記到任也有三年多了,至今仍是只聽打雷不見下雨,眼看著就要跨過年齡的“三八線”。市長丁松今年五十有五,鐵定了換屆時只能在本市政協任職,更是提拔無望。陽城官員的這種“連陰”現象,在當今中國官場其實並不鮮見,也不是什麽奇怪現象。如今政壇有一種風氣盛行——某位官員一旦主政一方,掌握了某一層級的生殺予奪大權,很快便帶起一批同學、同鄉、故舊,產生“龍卷風效應”。江南陽江市便是明證——龔書記前邊兩任省委書記皆出自陽江,如今省裏從四套班子到重要廳局,到處可以聽到軟糯的陽江方言。而像陽城這般,多年無人晉升,日久便產生了遲滯效應,牽連一群人原地踏步,使之越發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可是,凡事又都暗合了對立統一觀,具有相反相成的兩面性。陽城近年官運不旺,時下卻又有了一個好處,按照當今官場某種潛規則,新任陽城市長必由當地產生無疑,這既是對陽城方面的某種安慰,也顯示了得失、苦甜間的某種平衡。說直白一些,即使堂堂一級省委,也絕不會讓陽城官員有太過失落的感覺。於此而論,大可不必擔憂會由外來官員搶了市長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