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夫妻之間(第7/9頁)

賈振興四十歲剛出頭,高個子四方臉,一派紳士風度。哈佛大學MBA畢業後,先後在中國、日本以及德國工作過,據說父親的公司已進入美國五十強,其資產已有幾十億美元。

賈振興在講話中說,他們之所以決定回到西臾投資,完全是被賈部長的改革精神所打動,沒想到賈氏家族還出了這樣一個人物,他們表示一定要幫助西臾,盡快讓西臾在經濟上發展起來,讓西臾成為政治經濟快速發展的市。

這天晚上,市委書記常友連、市長邵明都激動不已,酒都喝得高了,從不喝酒的邵明,居然喝了半斤多白酒。是啊,作為一個市的黨政一把手,誰不希望在自己執政期間經濟大發展,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突然間有這樣一個外資大企業家來西臾投資。而且,如果賈家真的在西臾發展了,投資環境好了,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外資企業進駐西臾。

這天晚上,幾乎所有的市委、政府兩套班子都圍繞著賈士貞團團轉,連那些平時對賈士貞有著偏見的領導們,也不得不對賈部長刮目相看了。

宴請結束後,賈振興邀請賈士貞單獨見面,市政府辦公室把咖啡廳的客人全部請走了,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王以勤親自守在咖啡廳大門外。

誰知,賈振興既沒有和賈士貞敘家長,也不談他來西臾投資的事,卻一個勁地談賈士貞的改革思路和未來的設想。說實在的,賈士貞一直在想,如果談賈氏宗族,他知道得太少,甚至準備把父親介紹給他;如果談投資,賈士貞也有一番思考。他雖然不是搞經濟工作出身,或者說現在也不是負責經濟工作的領導。但是,這幾年,特別是到西臾之後,他在大力改革幹部人事制度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經濟形勢。然而,賈振興卻閉口不談投資,不談西臾經濟發展,而談起改革,並且居然那樣頭頭是道,甚至有相當深的理論基礎和超出一般商人的見地。但賈士貞卻不敢過多地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改革,更不能把下一步的設想和這樣一個已經加入美國國籍的商人去透露。

賈振興的到來,似乎給西臾大地帶來了一片新的生機。連日來,在賈振興一行考察期間,常友連和邵明如影隨行,而賈士貞也成了西臾經濟工作的決策者。他只好放下市委組織部長的頭銜,全身心地陪伴著賈振興。在中國,看一個地區的發展,最終是要靠經濟發展來衡量的。無論是十強縣也好,百強縣也罷,衡量的標準都是經濟指標,人均收入,但在賈士貞心中,他現在是市委組織部長,即便是市委書記,也不會只抓經濟而忽視政治體制改革的。何況鄧小平在世時已經把政治體制改革提到那麽重要的日程上去,以至被人們看作是“小平未了心願”!

賈振興在西臾考察了一周,從市區到農村,從人民生活到農村收入,從食品安全到企業效益,最後賈振興表示,打算在西臾投資3—5億美元;主要是發展生態農業,發展綠色養殖業,確保從西臾生產出來的所有食品都符合世界上最可靠的食品標準,確立在國際市場的威望。同時確保在三年左右,西臾農村全部建設成全國一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確保西臾六百多萬人民率先奔小康。

賈振興一行剛走,賈士貞便迅速投入下一輪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當中去。西臾即將迎來一場大發展,大飛躍。常書記的意見是,下一步無論是機關還是縣區,乃至鄉鎮,幹部的改革都應該著眼於經濟發展。尤其是四縣兩區,黨委和政府的領導班子要迅速調整,要把那些具有改革意識的縣處級領導放到主要領導崗位上去。

就在這時,韋旭親自交給賈士貞一份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同時還談了自己對當前幹部制度改革的想法。方案的核心是主張幹部選拔走“公推公選”的道路。

賈士貞首先肯定韋旭的積極性,說他雖然到組織部門時間不長,但真正把幹部制度改革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動腦筋。在肯定韋旭的積極性的同時,賈士貞又說:“‘公推公選’選拔幹部在原有的辦法上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如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那確實是一大進步。可是現在看來,‘公推公選’仍然帶著權力選拔幹部的不合理、不公正性。比如,從諸多的選拔對象中來確定人選時,就看參加推舉的權力由誰來掌握,無非是組織部門中領導有關單位的掌權者,如果市委組織部的科長和鄉黨委書記同時參選,那被‘公推’上的能是鄉黨委書記?這就是很大的片面性。所以我們在幹部制度改革這個問題上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辦法上了,而要從制度,從深度、高度、廣度去考慮。”

雖然韋旭仍然不服氣,但他又覺得賈部長講的有道理,找不出理由來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