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任第一件事:理清誰跟誰什麽關系 自加壓力當了指揮長(第5/6頁)

面對侯衛東的盛怒,眾常委都不說話。麽憲是紀委書記,侯衛東點名讓他處理此事。他咳嗽了一聲,道:“劉永剛是咎由自取,紀委將立刻到市裏取材料,嚴格按紀律進行處理,只是……”他拉長了聲音,道,“家醜不可外揚,為了挽回影響,我建議不在社會上公布此事。公布了,縣委、縣政府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侯衛東一臉盛怒全部是裝出來的,其實他心裏歡喜得緊。聽了麽憲的建議,他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默不做聲,過了半晌才道:“還是要公開宣傳,這才能顯示縣委、縣政府反腐敗的決心。”

經過了此節,常委會這才正式開始。

此次常委會只有一個議題:修建從成津到沙州的成沙公路。

此次常委會之前,侯衛東就成沙公路修建一事與蔣湘渝進行了溝通。“交通不暢是制約成津發展的瓶頸,對此,成津的幹部都有共識。這一次常委會,我準備將交通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蔣湘渝字斟句酌地道:“交通是成津發展的瓶頸,打不通這個瓶頸,成津要大發展只是空談。修路是成津老百姓和歷屆班子的共識,但是始終修不了,是有現實和歷史原因的。說老實話,我害怕操之過急,畢竟成津是吃飯財政,手中無錢,腰板不硬。”

侯衛東態度很明確,道:“修路,是周書記親自定下的,市裏也有支持政策,路肯定要修。”

蔣湘渝試探著道:“修路涉及面太寬,恐怕得由侯書記親自掛帥才能搞下去,否則很難。”

侯衛東痛快地道:“行,我來當修路總指揮。”

在侯衛東的設想中,修路是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修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此事,能有力地促進成津發展。如果現在就將攻擊點集中在有色金屬礦上,阻力肯定很大。他要利用修路一事,轉移既得利益者的視線,同時盡量促使成津各種問題浮出水面,借機迂回解決礦業問題。另一方面,他想調益楊縣交通局長朱兵到成津來,協助自己工作。屆時,他任掛名的修路總指揮,朱兵則是做實際工作的修路副總指揮。

蔣湘渝沒有想到侯衛東如此爽快地擔任了修路總指揮,松了一口氣,道:“既然侯書記願意掛帥,事情就好辦了。只要打通了交通這個瓶頸,成津就能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縣委做決策,政府執行,這是基本模式。他見侯衛東願意擔任總指揮,心裏也就踏實了,至於具體的事情,作為行政一把手,他沒有理由推脫,也就一口答應下來。

兩人有了初步協議,議題就被擺在了常委會上。

侯衛東首先講了一番話,道:“毛主席經常講,做事情要抓住牛鼻子。所謂牛鼻子,就是事情最核心、最關鍵的環節。交通瓶頸已經影響了成津的發展,成津所有問題的牛鼻子就是交通。今天這次常委會議題就只有一個,解決成津的交通問題。”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蔡正貴心道:“侯衛東到底年輕,抓政績的心思比章永泰更加迫切。”

他昨天和李太忠通了話,兩人最怕侯衛東盯著章永泰未做完的事情不放。現在侯衛東將工作重心放到交通之上,這讓蔡正貴心裏稍安。修路本是一件麻煩事,只要能讓侯衛東陷在麻煩事情裏,他就沒有多少心思去查其他事情。若此事辦不好,侯衛東就算有周昌全的背景,在成津縣也將威信掃地。

“以李太忠在地方上的影響,在重大工程上找些麻煩,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想到這裏,蔡正貴眼角余光不由得轉向了縣委常委、公安局長鄧家春。此人在沙州公安裏就素有“冷面”之名,這個“冷面”如一根刺,讓他喉嚨感到很不舒服。

在常委會上,一般來說,書記的態度就是拍板,應該放在最後。今天第一次常委會,侯衛東一上來就定下了基調,常委們若是明確反對,就是與新書記唱反調,因此大家都不反對。

侯衛東道:“修路是好事,也是大事,大家充分發表意見。”

蔡正貴在常委中排名靠後,他主動道:“我支持將成沙線的建議納入今年重點工程。關於交通的重要性,從幾個俗語就可以看出來,‘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要想富,先修路’。成津的交通條件是沙州四個縣最差的,如果不改變交通狀況,成津的發展就是空中樓閣,我同意立刻啟動成沙線建設。”

鄧家春道:“我沒有意見。”

組織部長李致見侯衛東執意推行此事,心裏有些不安,道:“侯書記,修路是好事,只是成津財力緊張,就算全縣一年不發工資,也修不成這路。此事還要謹慎,等資金大體上有著落了,這才向社會宣傳,否則就會失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