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任第一件事:理清誰跟誰什麽關系 周昌全傳授的小招數 (第5/6頁)

蔣湘渝見侯衛東注意力果然在有色金屬礦上,他盡量客觀地介紹:“成津的鎢砂礦很早就有人開采。真正紅火起來還是80年代鄉鎮企業興起時,發起人是李太忠的嶽父老方縣長。方縣長老家在飛石鎮,飛石鎮境內有大山穿過,鎢砂礦、鉛鋅礦、鉬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儲量大。最初他們是以鎢砂礦為主,後來發現鉛鋅礦產量更高,開采條件更好,利潤更大,礦產開采就轉為以鉛鋅礦為主。只不過鎢砂礦開采得早一些,在外面名氣更大。老方縣長當時還是飛石鎮鄉長,帶領同鄉開了不少有色金屬礦,是成津鄉鎮企業發展的有功之臣。另外,如今到處都有鉬礦,也是開采的重點和管理的難點。”

蔣湘渝所說的有色金屬礦歷史,與侯衛東掌握的基本一致。只不過聽到蔣湘渝直接就說起了李太忠家裏的事,他很感興趣,道:“老方縣長是成津礦產開采的功臣。”

“成津的飛石、頂山、紅星三個鎮,有色金屬礦產量高、品質好,特別是鉛鋅礦,有三分之一的老板姓方,三分之一姓李,從全縣來說,這兩家占了一半。其他的都有著各種關系,有農村家庭式的盤根錯節,又有著現代家族企業的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人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在成津有很強的勢力。”

侯衛東原本以為蔣湘渝對這事會很隱諱,卻沒有料到他如此直率,道:“蔣縣長,周書記曾經提起過,成津的礦稅流失很大,依你估計,這個漏洞到底有多大?”

蔣湘渝知道稅收流失,到底多少,他只有一個估數,想了想,就道:“稅收肯定有流失,有色金屬礦石產量基本上穩步增長,稅收應該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侯衛東道:“我查了全年有色金屬礦產量,按照產量來推算,稅收每年流失應該在五千萬到一個億左右。”

“有些小礦的生產條件簡易,以家庭為單位或是以生產隊為單位,有的處在偏僻的深山,稅務人員去不了,收稅很不容易。大礦則喜歡偷瞞產量,裏面手段多得很,但是以上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既得利益者在成津形成了氣候。”

“據我了解,為了爭奪礦產資源,茂雲已經有黑社會組織形成,成津是否有這種現象?”

談到這個問題,蔣湘渝就開始揣著明白裝糊塗,道:“礦上的人好勇鬥狠是有的,搶資源也有。如今又出現了新情況,不少外地人也到成津來開礦,與方、李兩家明爭暗鬥。這些外地人,要麽關系硬,要麽是拳頭硬,正因為此,刑事案件比較多。”說到這裏,他轉折了一下,道,“說到黑社會恐怕還不能下定論。黑社會要有保護傘,要有資金實力並且還得資助其違法行為,要在當地激起民憤,還得對社會進行非法控制。成津是不是存在黑社會,就要拿這些條件去比照,我個人不敢也不能下結論。”

侯衛東緊追此事,道:“方、李兩個家族占了全縣約一半的鉛鋅礦,這說明其家族控制了成津的經濟命脈。”

“可以這樣說吧。”蔣湘渝在侯衛東面前很有耐心,也不回避其提問,更沒有顯得不耐煩,拿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道,“成津礦產最先是由方老爺子帶頭在飛石鎮開采,李縣長又是方老爺子的女婿,所以方、李兩家在成津開礦的人比較多。我個人一直在西部農業鎮任職,沒有在飛石、頂山、紅星三鎮工作過。這些年來,沒有與采礦沾邊,直系親屬裏面沒有人開礦。”

後面幾句話,就是表明立場和態度。當然,有些事他並沒有說透,縣裏不少有實權的領導幹部在礦裏有股份。章永泰在縣裏舉步維艱,就是因為觸動了龐大的關系網。

聊天時,侯衛東一直在暗自觀察和琢磨著這位搭档,暗道:“蔣湘渝將成津礦業的來龍去脈以及現狀說得很清楚,把黑社會的基本要素說得很清楚,也就變相承認了成津有黑社會。但是他不肯明說成津存在黑社會,更閉口不提章永泰之事,這其實隱諱地表明了他的立場。從今天的接觸來看,蔣湘渝可以合作,至少他不會拖後腿。”

這一點與自己的預斷基本一致,侯衛東對這個結果也滿意。只要蔣湘渝不是自己最大的對手,他的工作就更好開展。

侯衛東慢慢將話說開:“成津的發展潛力很大,可是受到的局限也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準備采取一些或許比較激進的措施,請蔣縣長支持。”

蔣湘渝用十分肯定的語氣道:“縣委的決策,政府一定會嚴格執行,不打折扣。”

“我準備從市裏調一名副檢察長,叫做陽勇,充實基層檢院力量,提高辦案水平。陽勇是經驗豐富的老檢察官,市委同意這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