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3頁)

陳運達質問他,你為什麽對別人我蠡得像豬一樣,往鼻子裏插根蔥就以為自己是大象?你今天如果不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們就要對你家實行無產階級革命。

所有的計劃,陳運達全都想好了,所謂給予一個解釋,只是他的一個托詞,正所謂師出有名嘛。這種明顯的罵人的話,還能有合理解釋嗎?陳運達的計劃是,無論他怎麽解釋,都要對他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將他家砸爛。

沒想到,鄰居絲毫不怯,反問道,我錯了嗎?你不蠢嗎?

陳運達的手下大聲叫嚷,這子不識相,打。

鄰居冷笑一聲,,我你是豬,自然是有道理的。豬不認識字。你認識字嗎?假若你不認識字,那我你和豬一樣,有什麽錯?

陳運達大聲喝斥,我是**的革命學生,怎麽不認識字了?

鄰居再次冷笑一聲,手一伸,將手中的一本書送到他面前,,是嗎?那好,你把這本書給我讀一讀。如果能認出書中百分之五的字,我算你識字。

陳運達接過那本書,先了一眼封面,書名是《東周列國志》。翻開內頁,立即明白鄰居何以這樣了,這本書是繁體字。他原本應該找個與革命有關的話題,將鄰居的這次考校推掉,可又好強,不肯認輸,大聲地讀起來。前面是一首詩,他生來不感興趣,便跳過了,直接讀正文:

話周朝,自武王代寸,即天子位,成康之,那都是守成主,又有周公、召公、田公、史夫等一班又臣甫政,真固文修武日,物追民安。自武王甫至方王,見示不明,諸侯斤斤強大。到九甫廠王,日虎點道,為國人所殺。此乃千百年民言之始,又虎周召二公周心力力,立太子立王,是宣王。

這一段的原文是,話周朝,自武王伐紂,即天子位,成康繼之,那都是守成今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等一班賢臣輔政,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自武王傳至夷王,覲禮不明,諸侯漸漸強大。到九傳厲王,暴虐無道,為國人所殺。此乃千百年民變之始。又虧周召二公同心協力,立太子靖為王,是為宣王。

陳運達不認輸,所以連猜帶蒙,有些字讀半邊,有些字沒法讀半邊的,幹脆跳過去。比如武王伐紂,伐字他不認識,去像個代,只不過多了一撇,所以讀了成了代。紂字也不認識,右邊是個寸字,所以變成了武王代寸。成康繼之,指的是周成王周康王繼位。可繼是繁體,他幹脆跳了過去,不讀。守成令主的今,也是一個繁體字,他再一次跳過。畢公的畢字,繁體面是個田字,下面是個羋字。他幹脆讀成田公。史佚讀成史夫,賢臣的賢字,又是繁體,被他讀成了又臣。輔政的輔字不認識,讀成甫,倒還相近。最離譜的,還是見示不明,諸侯斤斤強大。原來是覲字不認識,讀了半邊,禮的繁體不認識,認了左邊的示字旁,漸漸的繁體,被他認了右邊的斤字。

他讀到這裏,鄰居已經多次冷笑。他不服地,怎麽樣?我讀錯了?此時,語氣已經不再那麽強硬。

鄰居,你告訴我,武王代寸是什麽意思?物追民安又是什麽意思?什麽叫斤斤強大?什麽叫九甫廠王?還有,你能解釋日虎點道嗎?你能解釋什麽叫見示不明嗎?

陳運達畢竟不是那種胡攪蠻纏的主,他正憋氣呢,當時對鄰居,你敢不敢給我三個月時間,三個月後,我再來讀給你聽。

鄰居,那好,我就給你三個月。

為了賭一口氣,陳運達從鄰居那裏借來《東周列國志》,接著幹了一件龐大工程。他弄來一個本子以及一部《新華字典》,將一部《東周列國志》全部抄了下來。每一行的面,是注音,下面留有兩行,分別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進行解釋。這件事,整整花了他四個月時間,接下來,對照注音和注釋閱讀。如此一來,陳運達自然就讀懂了這本書,讀懂之後,他驚呆了。這是一本寫古人謀略的書,原來,一個人有了知識和謀略之後,人生竟然可以如此精彩。三個月後,陳運達不再找鄰居的麻煩了,而是向鄰居拜師。從那以後,陳運達愛了這本書,一遍又一遍閱讀,前後不下二遍。陳運達基本不讀書,除了這一本。他一直覺得,自己將這本書讀透了,哪怕是最的細微末節,都有獨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