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第4/5頁)

陶陶這時出來了,向著李大坤說:“對不起啊。老關半天不回來,我也沒好好招呼你。我家通通才轉學過來,還不太適應這裏的老師,天天晚上我得給他補一下火。”

陶陶說話間替李大坤添了茶,敬上一支煙,又回裏屋去了。

李大坤顯得很隨便,抽著煙說:“我也沒什麽事,只是來看看關書記。關書記剛來,有些不方便的地方,就同我們說一聲。我們公安局有一個好傳統,凡是管我們的書記,我們一定要讓他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管政法是很辛苦的,不能讓領導在一些小事上過多分心哩。”

關隱達哈哈一笑,說:“老李真幽默呀!有意思有意思。我們是當領導,可不是當老爺啊!能有什麽事?一個三口之家,就連吃飯拉屎的事加在一起,也沒有多少事啊。說到底,家裏的事,除了‘進出口’,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

幾句話說得李大坤也哈哈笑了。關隱達知道接下來就是閑扯了。他不想同李大坤扯公安局的事。憑他多年來的領導經驗,他認為不該同分管單位的副手在家裏談工作上的事。李大坤如果真的是來談工作,他就應該同局長朱克儉一道來。李大坤獨自上門,來意自不必說。關隱達就同李大坤隨便扯扯閑話。可李大坤總扯到公安局的事情,叫關隱達不好怎麽答應他。他便望著電視,優雅地抽著煙,嘴上有心無心地啊啊著。時不時又拿別的話來岔開。他見李大坤能把拍馬屁的話說得自自然然,叫人聽來半真半假,不覺得怎麽肉麻,就料定這人只怕非等閑之輩。當領導的同這種人打交道要格外小心,弄不好就叫他們操縱了。

“我的印象,黎南的老百姓還是很淳樸的啊。”關隱達深深地吸了一口煙,又緩緩地吐出來,那樣子像飽含了感情。

李大坤卻說:“群眾總的來說是好的,但也有少數叫人頭痛的。說得難聽點,簡直是刁民。您這管政法副書記擔子很重哩。”

這話太煞風景了。關隱達剛才那麽說,一來是想岔開李大坤的話頭,二來是抒發對百姓的情感。李大坤卻一句話又扯到工作上去了,而且說得那麽不中聽。不過扯了這麽一會兒了,關隱達一直還沒有給他提供打小報告的機會,總是在他剛要說什麽的時候,就叫關隱達繞開了。

既然李大坤總是這樣,關隱達就拿出了領導的架勢,說:“老李,我哪天要專門同你們局裏的幾個頭兒研究一下公安的工作方法問題。現在矛盾多、案子多,而警力又不足,如果不好好研究一個工作方法,就更難辦了。不是我一個人的擔子問題,也不是我忙不忙就可以解決問題的。不是我說偷懶的話,我這個縣委副書記,總不能陪你們天天泡在案子裏嘛。關鍵還是靠你們,靠你們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當然,聽周書記介紹,公安局近來一段工作還是不錯的。”

李大坤忙說:“對對,工作方法是要改進一下。我早同老朱說過,也提過一些建議……”

關隱達不讓李大坤說下去,就搶了話頭說:“你們幾個頭兒要好好研究一下。”

他只容李大坤說了兩句是是,便不斷地發問,提的又都是一些無關緊要,不著邊際的話題。李大坤就沒頭沒腦地答問。可他往往不等李大坤答完,又提別的話題了。他有意這樣顯得心不在焉。他知道李大坤要麽會感覺這位領導沒有耐心聽他講話,要麽會讓李大坤覺得這位領導思維活躍,叫人應接不暇。不管他怎麽去感覺,都會對他構成一種威壓。關隱達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李大坤終於顯得很拘束了,關隱達突然什麽也不說了。室廳便只有電視的聲音。李大坤看看表,說:“時間不早了,打攪關書記休息了。”說罷就站起來了。關隱達也站了起來,握著李大坤的手說:“不急嘛。有空就來扯扯啊。”

關隱達剛準備替他開門,瞥見門角有一個包裹,就拉住李大坤說:“老李你這就不對了。”

“關書記你這樣我就不好意思了。”李大坤推推關隱達,說什麽也不肯拿回那個包裹。

關隱達說:“老李,我同你講個道理。我老關也不是一個假模假樣的人,搞什麽假正經。我們以後多接觸你就知道了。你想想,我們都是靠工資吃飯的人,每個月就那麽點點錢,要養家糊口,哪有錢用來講這個客氣?我們以後要經常打交道,講究這一套就不隨便了。我哪天想到你家去坐坐的話,我怎麽進門?不送個禮品給你嗎?有來無往非禮也。送嗎?我的確沒這個錢送。”

關隱達想盡量把話說得入情入理,但見李大坤好像不好意思了,便覺得剛才可能還是生硬了一點,就退了一步,說:“這樣吧,你這條煙我還是拿了,反正煙酒不分家。其他的你還是拿回去。不過老李,這可是最後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