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渠道(第2/2頁)

事後他的老父親去找鎮書記評理,同樣遭到了刑拘的噩運,第二天回到家,老父親就氣得臥床不起,幾天後就斷了氣。

在外打工的楊大海接到信趕了回來,這才有了“六二九”慘案。

看了眼屏幕上定格的楊大海淡然的面龐,唐逸默默合上了手裏的卷宗。

民間對這個案子的反應是極為復雜的,一方面,很多人都在額手稱快,社會矛盾積累已久,對社會不公現象深惡痛絕的民眾甚至有些欣賞楊大海的偏激行為;同時因為死者中有一名三周的女童,大家又都覺得楊大海太殘忍,罵他是人渣的也大有人在。

在這個案子的處理上,省委專門開會討論了一下,不僅僅是因為媒體的關注,這件案子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麽,省委沒有人不清楚。

關於楊大海一案省委意見很一致,交由司法機關按照法律程序正常處理。但如何消除案件的惡劣影響上,省裏就有了不同的聲音。

薛川省長態度鮮明地提出,徹查李國忠,該鎮派出所涉案人員追究法律責任,龍門市市長免職。

對於前幾點大家都沒有異議,但薛川省長提到將龍門市市長免職後,參與該會的寧邊市市委書記程明秀會後找到了唐逸,認為薛川省長的做法不可取,稱龍門市吳市長她很了解,是一位能做事的幹部,這樣的處理辦法對吳市長不公平,難以令人信服。

默默思索著程明秀和自己講的話,唐逸拿起茶杯,輕輕咂了一口。

辦公室裏,沒有一絲聲音,在書櫥前整理文件的李剛動作很輕,看著陷入深思中的省委書記,李剛知道事情好像越來越復雜了。

《時事》的報道據說薛川省長很是欣賞,認為真實深刻,對《時事》雜志社投機取巧的行為他的意見是不予追究。

雖說地方上出了事,如果要找人負責的話大多是由政府一把手來背黑鍋,就好像龍門班子,吳市長就可能會成“替罪羊”。但從遼東來講,不管黨務政務哪方面出了問題,唐書記的壓力都更大一些。

但《時事》雜志的老總好像親自給唐書記打過電話,當時電話是自己幫接的,那時候采訪視頻還沒上網呢。

電話李剛自然不好細聽,但也隱隱聽到唐書記要對方“不要搞特殊化”,而那個電話之後,視頻就上了時事雜志的主頁。

李剛聽說過時事雜事有其特殊的背景,而現在想來中央也需要有這樣幾本雜志的存在,而且現在言論自由上比起十年二十年前那真的是天壤之別了。

在唐書記身邊越久,李剛越看不透唐書記,李剛隱隱能感覺到唐書記的能量不僅僅是身後的政治背景那麽簡單。就好像南方民間輿論喉舌的《時事》,怎麽也想不到會和唐書記關系極為親密,但視頻終究還是掛在了網頁上,李剛不知道唐書記是怎麽想的,為什麽要自己給自己制造麻煩。不過有一點李剛可以肯定,做每一件事,唐書記的目光都會看到很久之後,不是自己所能揣測的。

“你說說,這放在過去叫什麽?”唐書記清朗的聲音打斷了李剛的思緒,李剛看著視頻畫面,四個字很快地浮現在腦海中,但他終究沒有說出口,不敢也不能說出口。

唐逸回過頭,沉默了一會兒,輕輕嘆口氣,“還是要治本啊!”

“根源是什麽?還是我們的制度不完善。有人說一黨就是獨裁,就不民主,我不這麽看,根源還是在制度上、在思想上。”

“官本位的思想要扭轉,老百姓的思想也要扭轉,要真正樹立民眾的公民意識。”

“遇到楊大海這種情況怎麽辦?走正常途徑正常渠道反映問題,但恰恰是我們這個正常渠道不通暢,群眾不信任啊!”

說著話唐逸嘆口氣,輕輕放下了茶杯。

李剛聽得默默點頭,確實,政通人和,是靠制度的完善,而不是靠聲勢浩大的反腐打黑就能開辟一個新天地。猛藥再猛,也只是在一時,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舊的利益集團倒下,還會有新的利益集團站出來,如此輪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