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子子孫孫永傳續(第3/4頁)

“草木魚蟲。那些未能真正開智的生命就不提了,只說那些智慧靈長……”也不管佛祖看不看得見,拈花對鏡子笑笑:“具體哪些世界已無可追究,但不妨這麽說,只要生俱三屍的靈長,都算得拿人後代了。”

“更要緊的,靈長修行、領悟大道時,三屍也可煉化真形離開人身,再做修行可就化作真正的心猿意馬、變成真正的拿人,本來似是而非的傳承。繞了一個圈子後就變作了真正的:子子孫孫永傳續!”

“不過以前的拿人都是獨立而生。如今的拿人在出生後就與靈長同生共長、相偎相依,修家悟道後絕大部分三屍都不願離去,放棄離開機會主動選擇完全相融於靈長,咱們拿人啊。都懶。”

這事沒什麽可說。三屍化形後就是拿人了。可即便他們有純正“血統”根紅苗正,他們更依戀自幼共生的靈長、更習慣他們新的生存和成長的方式,畢竟。環境會改變習慣。對於古時大拿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他們始料未及的,不過又有什麽關系啊,兒孫們有自己的選擇,真正的關鍵在於:子子孫孫永傳續!

古時拿人得償所願,古時拿人含笑九泉。

閻羅、道尊彼此對望,冥王、真人面面相覷,優和尚的大手摩挲著光頭,西坑隱的指尖敲打眉心……終於,閻羅神君當先開口:“我是有‘三屍’的。”

“我也是。”道尊微笑點頭。

“還有我。”鏡子裏住著個好奇心特別重的人,好奇心重的人大都喜歡熱鬧,有共通話題時候就會插口說話。跟著,鏡子裏又傳出了一陣笑聲,幾分唏噓幾分歡喜幾分“原來如此”。

佛祖之後,神君、道尊都笑了,幾分唏噓幾分歡喜幾分原來如此。

體內三屍放棄化形機會,他們不去離開靈長,這會是一種神奇的共存,對靈長而言三屍並不存在,它們只是三道與生俱來的本念、本能;可是對三屍而言,他們明白自己的存在,放棄化形的機會就意味著他們無法再獨立走入世界,可是他們仍就能夠與最最親密的“夥伴”一起飽覽天地壯麗、經歷悲歡離合,那又何嘗不是他們自己的人生。

三屍,或者說後世拿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是他們喜歡的存在方式。當然,這種情形並非絕對,還是有些三屍會選擇化形,只是很少。便如蘇景等人曾在十一世界那方星盤中見過的大拿,對雷動赤目拈花來說他是老老老前輩,對舊世拿人來說他則是小小小晚輩。

與人生死相伴的三屍,讓人貪婪愛財、讓人貪慕女色、讓人貪戀美食、也讓人對未知充滿好奇的三屍的來歷……大生兒育女拿天拿地拿自然子子孫孫永傳續妙靈生氣正法。

……

看上去三屍真不是什麽好東西,讓人貪吃好色愛錢財,可再仔細想想,支持著人們不斷進步向前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力量,不就是貪吃好色愛錢財麽?

追求美好生活的源動力就在於此吧。欲望。

即便沒那麽積極向上,至少這些欲望的存在也讓凡人的生活添出了許多樂趣,吃上一口湯汁肥美的白灼蝦、和鄰家姑娘眉來眼去、辛苦鉆營掙來一袋沉甸甸的銅板,又有哪一樣不是快活所在。

若再深究一步……以蘇景所見所知,中土人又和古時中的拿人何其形似啊,小小的貪婪,時時的懶惰,開朗明亮的本心,對親情的重視對父母的敬愛對兒女的珍視,以及當底限被觸及後就會發瘋發狂的狠毒。

如此相似,究竟是中土世界自然使然,還是受了拿人“生靈氣”的影響?

中土世界有斬三屍以證道的說法,但這並不是徹底的誅滅欲望,最簡答的例子,如果沒有欲望,道尊為何要執刀入極樂,佛祖何必舍身穿漏古時,閻羅又何必還在中土封印了一道靈犀準備為鐘大判封王。

“欲望”的另一個說法就是“願望”了,沒有宏志大願,何來慈悲心腸,何來開天魄力!大能為者,身內三屍與之共進共行,興致到時才一滴花瓣上的晨露納入口中,微微甜所以微微笑,算不算口福?喜歡看著錦繡人間的大潮明月也喜歡看圃中的花紅葉綠,算不算好色之心?關心座下弟子安慰維護自己心中的大義小義,算不算私欲?

三屍不滅,三屍永在,他們因靈長的徹悟一起超脫,他們因靈長的逍遙尋得快樂,如此……

過往事情不必太較真,真正因這一場宏大故事而來的是心底的感慨。

赤霓、古仙與拿人,爭鬥、良善與傳承。有關上古、有關今日的故事基本講完了,只差十七拿人中的最後那一個:

煉化己身精氣為生靈氣需要同伴完成後半部分祭煉,“最後一個”沒能變作生靈氣,在所有同伴都離去後,他用了十萬年為自己打造了一座牢籠,然後把自己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