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父母心(第2/2頁)

復命後見師娘沒什麽反應,拈花的膽子大了些,轉目望向蘇景:“《齊僮兒》來歷非凡,它不是人間的調子,而是天上神仙賜下的調子。”

一去一回中,三屍也少不得一番交談,有關“齊僮兒”的來歷,赤目和雷動剛聽拈花說過,此刻現炒現賣,赤目接口:“相傳差不多三千年前,一天夜裏,漢家名山‘東海乾’山中忽然悶雷疊疊金光暴現,整整三個時辰異象才告消散。轉天清早,有些不知深淺的山中人登峰查看,這才發現主峰‘金釗峰’一側被徹底抹平,石壁平整如鏡,整整齊齊地刻了《齊僮兒》的全譜。”

“你我兄弟都已修得半仙之體……”在小師娘面前雷動天尊稍作謙遜,沒說自己是大羅真仙,繼續對蘇景道:“抹一片山崖、刻上去些什麽也不是難事,不過在凡夫俗子眼中,東海乾金兆峰的異象自然是仙佛所為,那山壁上的譜子也就是仙譜了。”

拈花又接回話頭:“名山上鐫刻了仙曲,一時間文人雅士八方匯聚,共做敬仰,《齊僮兒》的全譜也得以流傳。更有數不清的樂家琴士想要解通此調,可仙家意境豈是凡人所能領悟,全都不了了之。”

所謂“解通”指的是曲中意味,不過《齊僮兒》三節曲風全然不同,無論如何去解都顯得牽強,更得不來旁人認可,最後只能歸於“仙家意境凡俗難懂”這句話上。

但是因為第一節歡快爽樂、滿帶新生娃娃欣欣成長之意,漸漸被後世用做小娃生辰的喜調。

這個時候淺尋重新開口,再次轉開話題:“蘇景,你可知陸角、陸崖是什麽人?”

這一問實在無端,蘇景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也無需蘇景回應,淺尋就給出了答案:“他們都是古時齊國後裔,陸崖年輕時有一陣喜歡自稱‘齊人’,囡囡像娘親,她身上沒有一點阿爹的影子,是以乳名的便宜就給了陸崖:她乳名喚作齊僮兒,是齊人的僮兒。”

淺尋的聲音寂寥,又再講起舊事:“一歲生辰時,我帶她飛去東海乾看日出,那天到得早了,看她睡得恬美,一時興起就譜下了那首曲子,《齊僮兒》。”

說到這裏,淺尋輕輕撩起眼簾,望向蘇景,帶笑:“劍氣淩山石崩巖裂,是多大的動靜啊,小小的狗東西就在我懷中睡,硬是沒被驚醒。”

或許是因角度?淺尋垂頭、撩起眼簾的時候,蘇景忽然從她的眼邊、額角看到了細細的皺紋。似乎永遠年輕、永遠冷漠的小師娘,顯出了些許老態。

三屍在樹下,蘇景眼中景象他們看不到,聞言後立刻馬屁奉上:“原來《齊僮兒》是師娘所譜,難怪這曲子如此精彩!說到底還是師娘驚才絕艷,琴棋書畫、屍劍法道絕艷乾坤!”

“那曲子得於一時興起,卻未能一氣呵成。”不理三屍恭維,淺尋聲音不停:“還有許多地方沒能想好,比如三節彼此割裂、串承不好;比如最後一段實在太平淡,我想能平淡,但也不要那麽平、沒味道了。”

師娘耍劍厲害大家早都見識過,她還會譜曲可是第一次聽說,於情於理於巴結三屍都得多問幾句,尤其她今天的情形,三屍都想惹她開心,拈花語帶崇敬:“弟子喜愛音律,奈何資質淺薄,欲求解音精琴而無路,若師娘有暇,弟子想求解《齊僮兒》三重境意。”

今天的淺尋,耐心不是一般的好,有問則答:“第一節,欣欣快樂,盼她長大、盼她漂亮,我心裏快活那曲子就快活了;”

“第二節,越是高興得忘形,之後就越是擔心。世間風波惡,人生在世誰能幸免?莫說還只是個孩兒,即便強若你師尊陸角八又如何,齊僮兒那麽柔那麽軟,她能應付得來麽;”

“第三節,忽然想通了,她若能富貴、若能長壽自是最好,可如果什麽都沒有,至少我還要求她能安樂,哪怕一輩子平平淡淡也無妨,只要她安好,康健。”

鐫刻東海乾的仙家琴曲,淺尋譜給齊僮兒的《齊僮兒》,它的意境說穿了,也不過三個字:父母心。

不值一提的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