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回 破遁閃靈旗 變滅盈虛森氣象 傳聲談舊跡 循環因果快恩仇(第5/10頁)

哪知此事說來容易,做時極難。並且三峽上遊兩邊山崖上,住有不少法力高強的修道之士,有的邪正不投,有的不容人在門下賣弄。並且江中石礁,多是當年山骨,其堅如鋼,好些俱和小山一樣矗立水中,為數又多。昔年神禹治水,五丁開山,尚且不能去盡,何況一個旁門左道。又加上這許多阻力,事未辦成,反結了許多冤家,沒奈何只得罷了。紅發者祖前言未踐,已使人為難。到了所限年數,又不合心存狡詐,惟恐八公將他獻與仇人,竟然先發制人,去往八公隱居的龍母洞中,暗破元神禁制。事有湊巧,八公恰是劫數將臨,不在洞中。守洞道童又無心說了兩句恐嚇的話,以為八公回來,發覺禁法已破,必不甘休。反正成仇,走時又把重要法寶和一葫蘆丹藥盜去。剛剛逃走,八公便為敵人所傷,逃回取藥,哪知藥、寶全失。一會敵人追上門來,終於遭了兵解。由此歷劫多生,受盡苦難,直到今世,方始歸入佛門。紅發老祖事後才知八公已早代向老人求免,只等到期尋上門來,略加告誡,便將禁法撤去。自己恩將仇報,悔已無及。這多年來,日常想起便內疚。先還恐怕老人重又怪罪,八公轉世成道後,尋他報仇。事隔多年,並無征兆。又聽說老人已不再履中土,雖以元神轉世,只是一味修行,不與同道來往,永無一人知他蹤跡所在。知道此老性情,如要尋仇,早已上門,決不會歷時這麽久尚無音信。並且前已答應八公人情。於是漸漸放下心來。數百年過去,除偶然想起問心不安外,久已不以為意。實則老人和八公,於他俱有夙孽,數該如此。這次如非要收五雲桃花瘴,並助方、元二人歸到峨眉門下,也不會管他閑事。只因老人受了妙一真人之托,出山太急,不及轉世,又以多年修煉從無間斷,便把昔日埋藏的法身,擇一復體,以備元神日常歸宿。但那法身修煉年歲有限,功候不濟,附以應敵,不能大顯神通。只那日收五雲桃花瘴,是以肉身行事,余者均以神行。於是,把那肉身入定,交由阿童護法,就便歸時快聚,詳述前因,並把昔年代為收藏的兩件法寶交還,告以機宜,令其依言行事。

阿童說完前情,齊靈雲便取出一封柬帖。大意是說:“鄧八姑、陸蓉波、廉紅藥三人南疆之行,本不應往,事前已有訓示,只鄧八姑一人能夠遵守。蓉波、紅藥雖以尋覓洞府,無心相值,並非接到信火傳聲,故違師命,終是有失謹慎。紅藥用媖姆所賜修羅刀連誅妖人,已樹強敵,可速歸就八姑,速覓洞府修煉,以便到時應付。修道人穴居野外,何地皆可棲身,勿得在外逗留,致惹殺身之患。余英男欲隨英瓊同修,並非不可,但她本身尚有要事未了,須在幻波池別府開建以後。余人所領道書柬帖,備有使命,又即分散。方、元二人,暫時可隨靈雲等三人一路修積外功,日後回山,再行拜師之禮。”眾人望空拜命起立。除易、李、癩姑三人,以及金、石、甄、易六小弟兄,奉命一年以內可以便宜行事,隨意所之外,阿童仍和金、石六人一起。秦寒萼、李文衍、向芳淑三人,因受化血神刀之傷,必須覓地靜養。易、李、金、石等十人,又商量乘此無事,正好去往陷空島求取萬年續斷,早使三人復原,並備異日應急之用,就便還可觀玩北極海底奇景,但行止未決。余人互相略微敘闊,便即相繼別去。

癩姑見眾人還在爭論,笑道:“主人都隨齊師姊走了,你們還留在這裏作什?”易靜道:“不是別的,我覺此行不宜人多。既然大家都願看北極奇景,到了那裏,只著兩人下去,余人等在上面,一半玩景,一半防守那班左道中人,喜怒無常,又易受人播弄,萬一翻臉,勢必難敵,有個接應。秦、李、向三同門,可同回寒妹洞府,靜養等候。那地方離仙府近,眾同門時有往來,如若有事,也方便些。不過此去北極島嶼甚多,有好些妖人窟宅,我們過時行跡務須隱秘,不可無故生事。到了陷空島,只能由我和癩姑下去,見機行事,不可爭搶。並非我自恃機警,只為今日之事,由我和瓊妹而起,師父又許我們便宜行事。各位師長閉洞不出,陷空老祖與紫雲三女不同,我們有求於人,須知客主之分。一個行止不檢,自家失陷,還要辱及師門,將來何顏回山相見?我雖不才,一則前生曾隨家父去過一次陷空島,稍知海中途徑以及沿途險阻、宮中禁忌;二則總比各位師妹年紀較長,照著本門規矩,也應稍微僭先。本定只我三人同行,至多帶上兩個舍侄,以備破那千層冰壁。如今人數一多,不得不把話說明在先,權充識途老馬,請諸位暫時聽我調度了。”眾人齊說:“這裏只易師姊年長,法力最高,我們自然惟命是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