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 不肯棲

一縷縷魂絲宛如條條小蛇,靈動地在不時噴湧而出的地火毒炎間穿行,最終在相府中匯聚,一一歸入紀若塵幾近透明的身軀之中。他以神識觀瞧已身,見胸中文王山河鼎正自緩緩旋動,根根魂絲自鼎口投入,與鼎中幽幽藍焰融為一體。每根魂絲上或多或少地載了些別的東西,比如陰氣之魄,比如地火精華,又如毒炎火種,這些星星點點的精華地魄都為鼎中溟炎所融,最終化為紀若塵身軀的一部分。

鼎身上鐫刻的上古大篆不時亮起,明滅不定,每亮一次,便會射出數道魂絲,向遠方遊去。每個大篆代表意義各不相同,這些魂絲便也有了不同。不同賦性的魂絲載回的精魄便是不一樣的。比如溟炎其性至陰至寒,所化魂絲載回的只能是陰氣之屬,絕不可能是地火毒炎。魂絲自帶一點靈性,足夠趨利避害,繞開屬性相克的氣脈或者陷阱。

勉強說來,紀若塵修的也是丹道。只是他修的這顆丹與眾不同,是以文王山河鼎為基,鼎中溟炎永燃不滅,溟炎外又結成一顆玲瓏心,以此為法力運使憑依。尋常修道人吸日月精華,采天地靈氣,溫養金丹,以求天道。

紀若塵此時則管它是精華靈氣還是陰火地煞,統統扔進鼎中煉了,快則七日,慢則三十六日抑或是七十二日,入鼎之氣皆會去蕪存精,化成他本元的一點靈力。

這點靈力,即是道家所載修道人最本原的一點精華,是一切道法之基,典藏中或稱玉液,或稱天漿,說得都是這個。這元力妙用無窮。可脫胎換骨、可易筋洗髓、可內養金丹、可外放傷敵,總而言之,幾乎沒什麽是它做不了的。修道之途三千,之所以有高下之別,即在於多數道法修煉出的皆是元力所化之物,比如說五行真元等等。而最高妙的法門皆是直接修煉元力本身,如三清真訣修入上清境界後,一顆金丹所生真元,便至少有一半是這等本原元力。

此次進入人間界後,紀若塵雖無實體,但實際上已是長生,若能安心修煉個千八百年,以元力無所不能的特性,則必可修得內外圓滿,無有缺漏,即有金剛不壞之軀,又有地裂天崩的道法。而尋常修道門派修至極處,或是道法強,本體弱;或是金丹靈性足,丹力弱,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這即是不修元力的壞處。

然正如一兩銀子不能花上兩次,元力再好,卻也有限,紀若塵只能將其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在修至極處之前,和其它修士相比,紀若塵卻是沒什麽優勢的。

前有蒼野十載之根基,後與貪狼生死相搏,紀若塵此時心志已堅凝如一,再也不可能動搖。修道人飛升最大一劫的心魔已不是問題。此時在紀若塵面前,大道即為坦途,時機一至,便可一飛沖天。

紀若塵修行法門源於蒼野,核心處即是巧取豪奪四字,蒼野魔神奪來的靈氣真元駁雜不純,凝聚成內丹後,又得耗費漫長時光除去內丹中雜質,然以文王冊河鼎為金丹,所煉化的乃是至純無力,因此紀若塵又繞開一座難關。

此時洛陽相國府中炮竹聲聲,而紀若塵獨坐房中,全神凝視著身內緩緩旋動的文王山河鼎。須臾,山河鼎噴出縷縷青氣,一滴通體渾圓、色作深青的水滴緩緩自鼎中浮出,水滴中心處有一點紫金光芒閃動。

這是進入人間界後,紀若塵凝成的第一滴玉液天漿。

於這第一滴玉液天漿的用處,紀若塵便有了猶豫。他此際道行法力不過是太清初階,用以提升真元或是大多數修士的第一選擇。不過初至人間界,理清在此間修煉法訣後,紀若塵便已決定先行凝聚身軀。然他忽然心念一動,卻將那滴玉液天漿灑在山河鼎下,丹田之上的位置。

玉液天漿一落,即刻化成一片青色霧氣,凝而不散。隨後三千魂絲又牽來一顆蓮子,投入到這片青霧之中。蓮子受了青霧溫養,緩緩脹大、破皮,一點綠意便蓬蓬勃勃地萌發出來,隨後抽枝發葉,吐芽結苞,一朵紫蓮便在這青霧上盛放。此蓮瓣作深紫,邊緣有紫金絲纏繞,蓮蕊暗紅如火,隱約可見一顆藏藍蓮子正孕育其中。

這朵紫蓮,看上去與相府池塘中所生古蓮竟有九分相似。

紀若塵日前神遊,偶於相府中感應到一點微弱靈氣,隨即發現是一枚上古蓮子,不知過了幾千幾萬年,竟還有一線生機。其後紀若塵神遊之際,不忘以神識溫養蓮子,七日後終於成功催發古蓮。

此刻他所做的,是以神識將那株古蓮的靈氣都攝了過來,凝成一顆蓮種,投入在玉液天漿化成的福田之中,果然重新生出一株古蓮來,蓮蕊中也結了一子。古蓮生長至此,只在福田中輕輕搖曳,再也不見生發。至此,紀若塵已知玉液天漿所化福田中靈力已然耗盡。但若想將古蓮蓮子完全育發成形,則還不知要消耗多少玉液天漿,更有可能需要特殊機緣,方能催熟這顆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