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第3/3頁)

殺楊國忠只是第一步試探,一旦成功見軍心可用,陳玄禮就開始了第二步的逼宮,率軍圍住了沉玉寺。喧鬧聲驚動了李隆基,問左右發生了什麽事,門外有人稟報楊國忠謀反被誅,天子大驚失色但已無計可施,派內侍高力士宣旨請軍士退下,羽林軍不退,李隆基只得親自出門安撫。

見天子到來,陳玄禮下馬跪拜道:“楊國忠謀反,已被誅殺,其妹楊貴妃不該再侍奉陛下,願陛下割愛,將楊貴妃處死。”

李隆基晃了晃,若不是高力士在一旁攙扶,他差點軟倒在地。僅僅幾天功夫,堂堂的萬乘天子竟淪落到如此地步,眾叛親離,竟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李隆基良久不答話,而陳玄禮跪地不起,場面就這麽僵持著。

李隆基還想維護天子的尊嚴,最後拄杖道:“朕自會處置!”轉身走進了沉玉寺,而大軍仍圍在寺外不退,旁觀的大臣也看清了形勢,京兆司錄參軍韋諤追進寺中勸道:“今眾怒難犯,安危只在旦夕之間,願陛下早做決斷。”說著跪在地上向李隆基連連磕頭。

等韋諤擡起頭時,只見頭發花白的皇上早已淚流滿面,口中喃喃自語道:“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

李隆基心裏很清楚,楊國忠並無兵權,在如今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造反,同時他也明白有人嫉恨楊國忠,一定要殺之而後快。可惜這些話他說不出來,為形勢所逼,士兵不聽自己的號令,他不得不承認楊國忠謀反,既然如此,只能辯解楊貴妃並不知情。

高力士勸道:“貴妃誠無罪,但楊國忠既誅,眾將士怎會安心讓她侍奉陛下左右?將士安寧,陛下才有安寧。”這話已經很露骨了,眾將士擅自殺了楊國忠,怎麽會留下楊貴妃呢,難道還等她將來報仇算帳嗎?李隆基要想自保,只能順應眾人之意。

李隆基萬般無奈,命高力士將楊貴妃牽到沉玉寺後院一棵梨樹下,賜一丈白綾自縊。楊玉奴時年三十八歲,這些年養在深宮仍是花容玉貌,玄宗倉皇出逃仍帶她隨行,可見恩寵未減。可憐楊妃直到高力士捧白綾而來才清楚發生了什麽事,眼淚如斷線的珍珠撲簌簌灑落,全身都在發顫,扶案問道:“天子何在?”

高力士不敢擡頭,低聲答道:“山河破碎,天子無威,六軍逼宮門外,貴妃娘娘莫要怪罪。”

正在說話間,高力士耳中突然傳來細細的卻又很清晰的聲音:“高力士,你將親手縊楊妃,請聽我言。”他吃了一驚,擡頭轉身望去,那個聲音又說道:“莫顧盼左右,我非你所能見,按我說的做就行!”

高力士縊死楊貴妃,玄宗下令將屍身擡到佛堂中,讓陳玄禮等將領前來查看,陳玄禮等人脫去甲胄叩頭道:“臣等為社稷大計,誅殺楊逆,未尊聖旨,請賜矯制之罪。”

李隆基只能安撫道:“朕識人不明,以至今日之亂,欲往蜀地重整軍馬平叛,爾等皆國之志士,應加爵賞,何罪之有?”

眾將士一齊拜倒高呼萬歲,天子命高力士草草掩葬楊貴妃,默默灑淚不語,眾將士整頓軍馬繼續護駕前行,這場兵變告一段落。然而離開馬嵬驛還沒有多遠,當地的一夥鄉紳跪地攔駕,代表“百姓”請命,請求留下皇太子李亨率軍平叛,羽林軍眾將士也跪地請求陛下從百姓之請。

一見這個場面,李隆基已心知肚明,這分明是太子一手安排的,就是要奪權將自己架空再一腳踢開,但如今將士之心已隨太子,也不可能再聽李隆基的號令了。如果李隆基繼續掌權,將來翻過身來平定天下,這些人都會擔心自己的安危,只有擁太子上位才能保住身家。

李隆基無奈,只得留下太子,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軍平叛,李亨率領羽林軍大部與父皇分道揚鑣,北上靈州收攏西北邊鎮軍馬去了,而李隆基在一隊禁軍的護衛下,繼續南行入蜀,於七月二十八日到達成都。

李隆基在大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二日逃離長安,六月十四日到馬嵬驛遇兵變縊殺楊貴妃,隨即遭遇太子奪權,李隆基做為一代盛世帝王,並不安心被兒子擺布,南行途中的七月十五日,他做了最後一次掙紮,下了一道詔書,史稱“分制詔”。

命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都使,至靈州召集西北邊鎮軍馬,南取長安、洛陽。

命永王李璘為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沿長江而下,沿途招募士卒軍馬、甲仗糧草,北上平叛。

這是分兵兩路的戰略,而以當時的形勢看,北方戰亂南方安定,另派永王經營長江流域,也是為防止黃河流域戰勢不利所做的長遠打算,李隆基還有些不甘心,並不想這麽快就退下歷史舞台的最高峰,還想玩諸子、諸將制衡的帝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