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強求天下未足事 難證功德圓滿時(第2/3頁)

梅振衣到了張柬之府邸,自然是貴賓身份有單獨的小院居住,但院外有家將守護,實則是等於被軟禁了。張家好吃好喝招待的自然是極好,張柬之最小的女兒只有十六歲,眉清目秀長得也挺漂亮,經常到小院中與梅振衣探討琴棋書畫,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來,她對這位梅公子還真的有意思。張柬之並未放棄結親的打算,否則也不會讓自己的女兒經常來與梅振衣交談。八十歲的凡人老頭,還能有十六歲的閨女,這位張宰相生活也很享受啊。梅振衣心中有數並不多言,只是老老實實在張府做客,對於張小姐拋來的媚眼,也只能視而不見了。

梅振衣在張府作客得美人青眼暫且不提,梅孝朗翌日入文昌台,舉薦桓彥、範敬暉、李湛、武攸宜為羽林將軍,張柬之等權臣自然一致附議,這件事很容易就辦成了。怎麽還拉上了一位武家子弟武攸宜?這種事情當然要掩人耳目,同時舉薦武攸宜可以讓人不起疑心。

齋戒膜拜佛指舍利之後,武皇一直在宮中稱疾不出,每日多半定坐修行或率一班國師誦經祈福。事不宜遲,張柬之立刻發動政變,連太子李顯都蒙在鼓中。二月初一這天,張柬之命幾位心腹手下率領禁軍值守宮門,而內值郎王同皎與羽林將軍李湛率五百禁軍馳入東宮逢迎太子。太子驚懼不敢出東宮,王同皎道:“先帝以神器托付殿下,卻橫遭廢幽,迄今已二十二年。今日無心悔禍,只請殿下同心協力共討兇豎,恢復大唐社稷,請陛下速至宮門安撫百官。”

短短幾句話,一開始稱李顯為殿下,最後卻又變成了陛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李顯做過皇帝,高宗去世後繼位的就是他。後來是被裴炎攢動武後廢掉的,如今已二十二年。

太子仍然猶豫道:“兇豎自當誅滅,但母皇患病未愈,恐至驚擾,願諸公再做後圖。”

這李顯真夠優柔,沒有帝王之威啊。王同皎暗自嘆了一口氣,也不能說太子什麽,只有正色道:“諸將不顧身家欲再造社稷,請陛下自往面諭,決定進止。事已發動遲則生變,恐殿下亦難逃其禍。”然後把太子抱扶上馬,直往宮中而去。張柬之率禁軍早已在宮門前等候了。

……

就在太子騎馬走出東宮之時,梅振衣正在張府與張小姐下棋呢,神念中突然聽見從天空傳來的聲音:“大天尊,你插手人間帝王事,意欲為何?”

緊接著就聽見隨先生的聲音道:“我插手了嗎?那是世間人自取。”

張小姐一邊翹著蘭花指,一邊含情脈脈地看著對面的梅振衣,突然眼前一花,對面的人不見了!她嚇得嬌呼一聲:“梅公子,你哪去了?……快來人!”

梅振衣隱去身形沖出張府已經飛上雲端,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飛去,此時又有一人飛來截住他的身形道:“今日洛陽雲端之上不可亂闖,隨我來!”一看正是靈珠子從南魯公府飛出,也隱去身形來到雲端之上。洛陽城雖大,但在高人眼中也是一覽無余,只見皇宮的上空站了不少人。東面是黃袍玉帶的隨先生,背手而立面容不怒而威,他身後站了一十二位高簪道士,梅振衣認識的太乙天尊與玉鼎真人也在其中。看來這些人個個都是天庭前輩金仙,好強大的陣容啊!

大天尊的對面站著一位老僧,慈眉善目面容甚是和善,寶相莊嚴頭頂圓光。梅振衣覺得很熟悉,這位僧人他從未見過,但神識中卻像早已結識,他一轉念已經認出來了這人是智詵,如今佛國的金身羅漢菩薩。羅漢果既是一種佛門修行的果位,也是一種尊稱,比如玉鼎真人早已有金仙成就,但他人仍以真人稱之。沙和尚智詵已在四年前圓寂,想必是轉世功德圓滿往生佛國,此刻又在人世間顯現。

智詵身後站著近百人,穿著各色佛衣手持各種法器,一看就是佛門眾高人,半空中隱約有梵音彌漫。如今佛指舍利在洛陽,天下名僧聚集,前來護法者不少。而玉皇大天尊帶著十二名金仙,氣勢完全不弱,與眾僧在空中對峙。

南邊也站著一群人,武皇於雲端之上千嬌百媚儀態萬千,然而神色卻有些發寒,背後有十名高僧簇擁,皆雙手合什默誦經文。

武皇對面的北面天空只站了一個人,此人未著道裝,帶著雙梁冠身著墨綠長袍,三縷黑髯面若冠玉,淩空而立氣度雍容,正雙手抱拳向武皇長揖施禮。

靈珠子一到天空,就悄悄抽出混天綾站在了太乙天尊身後。梅振衣卻沒有往玉皇大天尊那邊走,而是站在了北面那身著墨綠長袍的男子身後,只是冷眼觀瞧一言不發,天上這種局面他也插不上手說不上話。

他為什麽要站在北面,那位墨綠袍的男子梅振衣一眼就能認出來,就與他看見金身羅漢菩薩想起智詵類似,神識中與狄仁傑一樣的熟悉。他能認出來武皇當然也能認出來,只見對面的武皇粉臉微寒道:“懷英,是你嗎?我待懷英不薄。國家大事盡托,身逝之時亦哀慟不已,今日相見何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