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般若波羅聞皆笑 朝堂猶自誦心經(第3/3頁)

一聽這話,梅振衣就明白玉真公主和他之間的事,武後也是心裏雪亮,只有裝模作樣地答道:“持盈法師在芫州修行,一切都好,日日為天後祈福。”

武後:“難為這孩子費心了!……梅孝朗教子有方,賞玉璧六對嘉獎,封三子梅振宇為通直郎……梅振衣,你且退下吧。”

武後賞了梅孝朗,封了梅振衣三弟的官,獨獨沒有封賞他,誰叫梅振衣自稱有向道之心不願入朝呢,而且玉真公主都讓他給拐跑了,得了便宜就別再賣乖了,梅孝朗上前謝恩,梅振衣主動退到了朝臣之末,站到了魚保家對面的位置。這時武後想起了一件事,揮手道:“宣法舟上殿,哀家想聽聽他的經念的怎樣了?”

原來那小和尚法舟早已進京,武後直到此時才想起來見他,傳令下去不久,一個看上去只有十幾歲的光頭小和尚走進了大殿,來到中間向武後行佛禮。武後看見他臉上並無怒意,只是淡淡地問了一句:“法舟,有人告你煽動長安僧眾抗旨,可有此事啊?”

法舟光頭直搖:“絕無此事,那是有人辯經不行,故意中傷陷害,天後不要聽信讒言。”

武後:“你說的話我早已知道,也不想聽信一面之詞,詔你到神都來,聖旨上怎麽說的,你還記得吧?”

法舟:“小僧當然記得,聖旨上說‘法舟平日所念,是哪部經文?若能念此經免不敬之罪,請來洛陽面聖誦經。若不能免,則請自行領罪,’於是我就來了。”

武後粉臉一沉:“既然來了,有什麽經,你就念吧!”

法舟清了清嗓子,向周圍看了看,樣子有點滑稽。只聽他朗聲誦道:“武天後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佛家大乘根本經典《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簡稱《大般若經》,是玄奘法師西行求得並親自譯為漢文,總計大小十六部。六百卷,四百八十余萬字,而概述般若類經典全部綱要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只有區區二百六十字,但它卻是般若理論的核心與精華,也是佛家大乘行深般若心法的修行總訣。

玄奘所譯這二百六十字《心經》,語言凝煉至極,辭藻通暢優雅,義理深邃悠遠,在宗教史、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是一部經典名篇,它在唐代流傳極廣,武後崇佛,朝中大臣就算不通佛學也知道這篇《心經》,幾乎大部分人都能背出來。

法舟所誦經文,就是《心經》,但卻改了最前面三個字。將“觀自在”改成了“武天後”。

他誦經的時候,先是大聲地誦出前面五個字——“武天後菩薩”。朝上群臣皆是一愣。不解這小和尚是何意?法舟頓了頓,然後再接著誦出下面的經文,這下眾人都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和尚念的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心經》。

朝堂之上傳來一陣悅耳的笑聲。是武後本人,她不僅被法舟逗笑了,而且掩嘴笑出了聲。群臣看著小和尚的滑稽模樣,聽他一本正經的念出這段古怪經文,本來就想笑,但在武後面前只能忍住。現在武後自己笑了,大家也不必繃著,都一哄而笑。

梅振衣也笑了,他在黃河岸邊教法舟的就是這一招,此時發現這小和尚真是個喜劇天才。朝堂中笑聲一片,只有法舟一個人板著臉一本正經,很鄭重的一字一句念了下去,這嚴肅之態怎麽看怎麽逗人發笑。

朝堂中的笑聲更響,已經聽不見法舟的誦經之聲,就連殿外的衛士聽見笑聲也面面相覷,不知今日早朝發生了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