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雪心恨紂王興兵,為名利群修亂舞(第2/3頁)

眾將都知鄧九公之本事,聽了這話,一個個面上眼裏盡露贊嘆之意,都言鄧九公之才幹。紂王此時只想早日平定叛亂,他也不多說什麽,只是點頭答應。便命燈九公為大元帥,調動精兵十萬,要克日平定西岐。

時有亞相比幹在側,他見紂王如此,心中微動,出班奏道:“大王,如今闡教營中多修士相助,鄧九公雖然厲害,終是馬上將軍,比不得那些能爭慣戰,又善呼風喚雨的修士。為今之計,不如普地裏發放檄文,備言眾諸侯之過錯。同時告訴那些修士,只要輔佐成湯,則必有後報。”

縐王聽罷。大喜道:“此言不錯。我聞天下草莽間多有英豪之輩,若能得他們相助,別說一個小小地西周,便是四海,也可為我掃平。”他更不遲疑。隨即吩咐從人擬了招賢榜,在天下各地四處張貼。

這事上有兩件是最動人心,一是名,二是利。這兩件事委實太重要了點。世人可以為這名利二字,鬧得天翻地覆,也可以因為這幾個字,弄得一世英雄毀於一旦。世上萬事或可放,棄名拋利心難甘。

這天下群妖和各地隱居的修士有不少看到了成湯所立地招賢榜,一個個都樂的合不攏嘴巴。他們心中都高興得緊。畢竟若能輔佐大商,成就不世王霸之業,則自己一脈的名聲。端的是名聲大嘈。

這成湯立榜三日,有人來報名,這人乃是一個巨人,真個威武得緊,身高數丈,周身肌肉宛如虬龍,盤旋不休。便是刀砍上去,也只是火星四濺,難傷及肌肉分毫。他更有一般大本事,乃是天生神力,力能陸地行舟,頓餐只牛。用一根排扒木,姓鄔,名文化地便是。

他本來也在山中隱居,只因肚子太大,平日裏難哄飽肚皮,故前來投軍。紂王見這人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相貌不俗,又孔武有力,心中甚喜,毫不猶豫地將其收入軍中,直派入鄧九公營中聽調。

過不得三五日,又有兩人前來投軍,自稱高明、高覺。這兩人相貌又自不同,怎見得:一個面如藍靛腮如燈;一個臉似青松口血盆。一個獠牙凸暴如鋼劍;一個海下胡須似赤繩。一個方天戟上懸豹尾;一個加鋼板斧似車輪。一個棋盤山上稱柳鬼,一個得手人間叫高明。正是:神荼郁壘該如此,要定西岐報商王。

這高明,高覺兩個,乃是棋盤山的桃精、柳鬼。他們兩個本在山中修煉,也不知道有多少歲月,各自煉成一門神通。只因天機難測,遲遲未證正果,依然是妖怪,難入仙道。

他們兩個心中也自急噪,終醒起一事,莫不如到成湯營中呆上幾天,積累些功德。沒準能混個一官半職。日後也能受廟宇之香火,說不得便可成就仙道。

紂王見這兩個相貌兇惡,知是異人,心中更喜。又與二人戲耍,三十裏內,風吹草動,盡瞞不過二人之耳目。紂王大喜,知道有此二人在軍中,則萬事無憂。他隨即重賞二人,將二人打發至鄧九公軍前聽用。

鄧九公得知二人的本事,心中愈喜,直將二人奉為坐上賓,他知那西岐城高壕深,更兼將士用命。若要擊敗對方,不施展點絕妙的法術,怕是成就不得大功。

如今這鄧九公軍中修士漸多,他方欲出兵,不想又有一人前來投軍,但見此道人戴魚尾冠,面如重棗,海下赤髯,紅發,三目,穿大紅八卦服,騎赤煙駒。自言乃火龍島焰中仙羅宣是也;因申公豹相邀,特來助鄧九公一臂之力。

鄧九公心中大喜,又聞那羅宣言好友未到,故暫且等待,又過得兩日,一道者,黃臉,虬須,身穿服,徐步而來。見了鄧九公,自言乃九龍島煉氣士劉環是也。他和羅宣見禮畢,雙方少不得又一番聒噪,互訴離別之情緒。

鄧九公也知自己為等這些修士,多耽擱軍機。此時再不遲疑,隨即點集兵馬,浩浩蕩蕩地向西岐殺去。出得無關,監軍尤渾卻又縱容士兵燒殺搶掠,這些兵士全無半點紀律,一路上恰似蝗蟲過境,所到之處,一片焦土。不過半月,大軍已抵西周都城。

這文王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政事盡付於散宜生等人,軍事只管由姜子牙操縱,自己撒手不管。如今他身體愈發沉重,聞得城外成湯大軍復又殺到,不由得大驚失色,掙紮著起身道:“諸位,成湯大軍怎地突然又把出這般手段來,難道他們要和我們拼個不死不休不成?”

眾人皆唯唯,卻不盡言,只是面露微笑,以善言開導不提。過不三日,終有快嘴的小卒將近來放生的事一股腦的告訴了文

文王聽罷,卻是叫苦不叠,心中暗自惱恨。他心裏清楚,這次西岐怕是讓人給算計了。而且還是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給算計了。

文王心中的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西周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是休養生息的時間。至於成湯,他們依然很強大,自己只能等,等對方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