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西岐勢微成湯退,浮雲門下心不平(第2/3頁)

費仲苦笑道:“太師,我雖然不通軍事,但我也看得明白,兩軍對壘,多靠諸位修士。昨日我軍諸修士多有遭劫者,而對面雖有小損,卻未傷及根本。若再鬥將下去,怕是難分勝負。西周自持力未曾虧,自然不懼太師。所以此來定求罷戰,而非投降。若是投降,則西周官員子弟盡遭屠戮,他們絕不會如此作為。”

聞仲本就是愛才之人,聽得費仲分析得透徹,心中也是一動,輕輕點頭,看向對方的目光中,也多了絲贊許。他沉吟片刻,點頭道:“如你所言。我該如何是好?是戰,是和,是收服?總要拿個章程,才是正理。”

費仲看到聞仲點頭,心中已多了絲把握,輕笑道:“這要看太師如何決定了。我軍兵馬八十萬眾,雖然掃蕩西周二百鎮諸侯,多得糧秣,但八十萬大軍。日費眾多。如何經受得起?況且此時漸已春近,若是拖延下去,難免影響的春耕。長

此以往,怕是於國力有累。”

聞仲輕哼了一聲,淡淡的道:“如此說來,就放任西岐如此不成?若容得西岐,則天下諸侯有樣學樣,那又如何是好?”

費仲恭謹的道:“太師多慮了。西周若真是請降,則主動權盡在太師手中,或戰。或和,盡憑太師一言所決,只消太師一句話,他們自然全無辦法。”

聞仲點頭稱是,隨即讓左右將散宜生帶將進來。這散宜生也是面露微笑,毫不懼怕左右那殺氣騰騰的軍將。他信奉一件事,咬人的狗是不叫的。這些軍將都憑借地是血勇之氣,若是真鬥將起來。全無半點作用,充其量也就能在沙場上逞英雄罷了,如何放在他地眼中。

聞仲接過國書,看了起來,良久,才吩咐手下將散宜生帶下去。他將國書遞與左右傳閱。面上表情頗為不悅。

費仲接過表章。看罷,卻又松了口氣,西周打的卻是好算盤,只言兵禍連年,只求罷兵歇戰之事。

聞仲眼中多了絲怒意,恨道:“他們想的卻是好主意,難道我們拿他們沒有辦法嗎?如此作為,真真惹得天下人恥笑。”

費仲低聲道:“太師不必如此。如今西岐主動求和,若是我們拒絕。恐失天下人望。莫不如定下章程,若他們答應。則萬事大吉,若他們不肯答應,則再與其大戰不遲。如此一來,天下盡知西岐之虛偽。”

聞仲輕哼了一聲,冷冷的道:“說罷,我們罷兵的條件是什麽?”

費仲思索了片刻,輕笑道:“第一,西岐必須棄遵號,重為伯爵,服從商王調遣,恢復反叛前的一切義務。”聞仲點頭道:“必當如此,此為前提,若他們不能答應,我們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了,大不料繼續開打。”

費仲笑了笑,繼續道:“第二,西岐開城出糧秣犒勞三軍。第三,西歧交武成王全家,由太師帶回商都明證國法。第四,派世子入朝為質。”

聞仲眉頭皺了皺,沉吟良久,點頭道:“這前二條倒是不成問題。可這第三條,卻讓他們難辦,至於第四條,他們怕是不會答應。”

費仲輕笑道:“太師原本不就想和他們再打下去嗎,如此一來,還怕他們有什麽別樣的心思不成?他們都同意了也就罷了,若是不同意,那就再征戰下去,讓他們知道我成湯大軍的厲害。”

聞仲不再說什麽,輕輕點頭,隨即寫了回書,交與散宜生帶將回去。西周子弟看了回書,無不變色,一個個恨不能殺出城去。

廣成子遭了定海珠的暗算,傷勢頗重,雖得丹藥療養,一時間也沒有恢復過來,他帶傷去見姜子牙,搖頭苦笑道:“道兄,此時我等實不宜再戰。十四個金仙,余者盡數帶傷,剩下地也非對面修士之敵手,為今之計,莫不如早做打算。”

姜子牙也自無奈,隨即去見文王,商議一夜,次日早朝,便與群臣相商,盡從其言。武成王黃飛虎威報,連夜起兵殺出城去,投東伯侯去了。西周兵馬追殺一陣,也自回轉不提。

聞仲此時對西周殊無半點好感,蓋因西周殺戮無算,有傷天和,在他心中,文王已成那種只知道欺世盜名的梟雄了。他也不多說,隨即率大軍回轉。姜子牙心中也清楚得緊,蓋因成湯兵馬糧秣不濟,有逢初春,為了不影響國力方才如此。他也安下心來,在闡教之仙幫助之下,安撫百姓不提。

李隨雲在浮雲島上靜修,當日群聖大戰,各懷心機,雖然也把出真本事來,但切磋多過拼殺,所以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事情,並沒有放在他的心上。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共工當日的話說得也明白,不是他能不能給東方保留一絲力量的問題,而是他的所做所為會不會給東方增加變數的問題。

截教必須衰落,最起碼也要讓他們損失一大半地氣力,再不能左右人族之事,方是正理。可自己又該如何處置?難道讓浮雲島的修士為了人族地利益,同截教舍生忘死的苦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