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4章 函靈寺上函靈寺(第2/2頁)

不僅如此,山道的兩側極多的蓮荷盛開在佛光之中,無根無莖甚是神奇。這些蓮荷形狀各異,並不是豫州之人常見的那種。而且,這些蓮荷也非固定在某處,而是經常的四處飄蕩,每每有些蓮荷從山道之上飛過,有些緣分的香客若是用手觸摸,立刻就有萬千的佛光自蓮荷之中傾瀉,落在香客的身上,神清氣爽乃是小事,不少身有惡疾的香客一經觸摸這蓮荷,立刻惡疾不翼而飛,肉身健壯無比。而更多的香客雖然不能觸摸,但目光的落處,那蓮荷的柄葉搖曳,佛光之中居然會有一個個佛國隱現,佛國之內,善男信女無數,佛寺和佛子更是無數,奇花異草,山川風貌更是前所未見。

眼見這等異象,就跟在小金寺擂台前見到佛宗手段的長生鎮鄉民一樣,這些還沒有見到函靈寺山門的虔誠香客的第一反應就是口誦佛號,磕頭感謝了。

也就是在他們拜下的瞬間,一聲鐘鳴、一聲佛號、一聲木魚立時在他們心中生出,同時,他們的眼前又是看到了天女,看到了散花,甚至還能看到萬佛朝宗……

一應的佛宗典籍,一應的佛祖傳說都會在這目光沉入蓮荷的刹那間生出,莫說是這些心中極其虔誠的香客,即便是意志稍微不堅定的世俗之人都會落入這佛國之中,將自己先前的懷疑都在九霄雲外。而待得香客們從佛國之內脫出,不僅先前的倦乏不翼而飛,無論肉身還是精神都是飽滿,甚至他們又會再次赫然發現,自己不知道何時已經站到了函靈寺的山門之間了。

經歷過如此佛宗手段洗禮的香客們,到了此時莫不是屈膝下拜,以頭搶地了。

函靈寺的山門之前,並不是只有一條山道,就在香客的眼前,還有一個岔道。這個岔道乃是通往函靈山的另外一個高處,這高處比之函靈寺還好高上數丈。早已經將函靈寺情形打探清楚的香客如何不知,這另外的一個山道乃是通往函靈寺的佛塔和佛台。既然是另外的山道,那必定又是一重的考驗,佛塔之下掩埋的都是函靈寺死去高僧的舍利,而佛台之上又是供奉著大日如來佛祖的金身塑像,這等聖潔的所在自然不是尋常人能夠到達的!甚至,據傳,自函靈寺建寺一來,或是有極其虔誠的善男信女到得了佛塔,緬懷了往日高僧的遺像,可從來都沒有任何人能到得佛台,一觀大日如來的金身。至於其中的緣由,函靈寺說得極好,豫州……乃至藏仙大陸的其它八大州,雖然有很多的善士跟佛祖有緣,可這緣分依舊不足,這些善士還要多多的修行,才能真正的達到修行居士的水平,才能真正看到佛祖的金身。

藏仙大陸儒修給出的答案又是不同,儒修直接就是指出來,那佛台本身就空著的,並沒有任何佛祖的金身塑像。當然,這個答案的來源只是模糊不清,並沒有人直接出面證實。而豫州虔誠的香客們從來不會相信這捕風捉影的消息,每一個都會選擇通往佛台的山道,可惜的是,就跟萬千的香客一般,他們最終都會失敗,要麽出現在函靈寺的山門之前,要麽重新回到函靈山的山腳之處。失敗了的香客並不會沮喪,亦然會小心翼翼的再次踏入函靈寺的山門。

函靈寺的山門極大,門檻也有常人的膝蓋那麽高,一腳跨過山門,迎面就是兩個面容極其猙獰的金剛法相,一個火紅,一個水碧,而此時立刻從山門之後也會走來知客僧前來接待,待得香客們恭敬的隨著知客僧繞過護寺的兩大金剛,真正進了山門,莫不是被函靈寺萬千的佛殿,無數的香火縈繞感到震驚,無比抖擻了精神,準備自己的虔誠,並將這虔誠和香燭奉到每一座佛像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