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單騎一劍江湖客萬裏西風瀚海沙(第3/8頁)

這支響箭來得急勁之極,李思南剛聽得“嗚”的一聲響,利箭已是劈胸射到。李思南正在低頭看那毒龍鏢,做夢也想不到在這杳無人煙的戈壁之上突遭暗算,冷不及防,幾乎給那支箭射著。

李思南一個“燕青十八翻”就在浮沙上打了幾個滾,發箭的人哈哈大笑,說時遲,那時快,第二支、第三支響箭又相繼射來。

響箭本來含有警告的意思在內。江湖上的習慣,敢於使用響箭的人一定是自信武功了得,遠勝對方,所以才用響箭,叫對方有所提防。而且第一支響箭,通常也不會是射向對方要害的。

可是這個人的響箭來得快如閃電,而且接連三支,都是向著李思南的要害之處射來,這就失掉了“警告”的意義了。這個人分明是要取他的性命,卻又故作豪邁,使用響箭,顯得他“不是”暗算。

李思南大怒,一個“鯉魚打挺”翻起身來,此時他已有了準備,對方的連珠箭雖然來得仍是十分急勁,他已是可以從容應付了。他翻起身來,正好迎著了那兩支箭,當下提弓一撥,叮叮兩聲,兩支響箭落在地上。

李思南擡頭一看,只見來的兩騎快馬,騎在馬上的,一個是粗眉大眼的蒙古武士,一個是面肉橫生、披著大紅袈裟的喇嘛。

那粗眉大眼的武士怔了一怔,隨即又縱聲笑道:“好小子,倒有幾分本事。你是來給屠百城收屍的嗎?不用費事了,我送你到黃泉去與屠百城相會吧!”

那喇嘛道:“先問問他是什麽人?”

武士說道:“這小子來給屠百城收屍,又是漢人,不用問準是屠百城的手下。”一面說話,一面跳下馬來,向李思南撲去。武學高手在沙漠上和敵人交手,步戰要比馬戰有利得多,因為沙漠不比平地,說不定會踏著浮沙,人和馬的重量總在二百斤開外,踏著浮沙坐騎就會失陷。一個人就輕得多,而且可以施展輕功,所以這個蒙古武士舍棄坐騎,輕身來鬥李思南。

李思南敬佩屠百城是個好漢,心裏想道:“殺屠百城的一定不是好人,鬥不過也要和他們一鬥。”

待那蒙古武士來到三丈之內,李思南陡地一聲大喝:“來而不往非禮也!”手中的三支毒龍鏢一齊打出!

李思南一來是因為這個武士的手段太過狠,二來對方能夠殺屠百城,本領一定十分了得,若然不下辣手,只怕性命難保。是以他迫不得已,才使用剛剛到手的毒龍鏢。

這名蒙古武士欺身疾撲,也並非對敵人毫無防備的。但一來因為他是成吉思汗帳下有數的好手,藝高膽大,李思南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他雖有防備,也還不怎樣把李思南放在眼內;二來他並不知道李思南已經取得了屠百城的毒龍鏢,而這毒鏢乃是見血封喉,毒性最厲害的暗器!

距離只在三丈之內,而且這名蒙古武士的身形還是向前撲來的,李思南一手三鏢,全都打向他的要害,饒他武功再高,也是難以躲避的了!

李思南的三支毒龍鏢,分別從三個不同的方位打去,一支打他上盤額角的“太陽穴”,一支打他中盤胸口的“璇璣穴”,一支打他下盤右膝蓋的“環跳穴”。這三個部位並非成一直線,而是排列成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的。這樣的打法,難到了極點,對方即使是一個擅接暗器的高手,至少也要給打中一支。

李思南滿以為非中不可,不料就在這一瞬間,只聽得“呼”的一聲,突然就像有一片紅雲卷來,把他這三支毒龍鏢全部卷了去。原來是那個紅衣喇嘛從馬背上跳起,一支箭似的射來,恰好趕在那蒙古武士的前面,大袖飛揚,把三支毒龍鏢一古腦兒的收歸袖底。

這種接暗器的功夫當真是出神入化,李思南非唯見所未見,且是聞所未聞。

紅衣喇嘛把三支毒龍鏢拈起來看了一看,便放入囊中,笑道:“屠百城的毒龍鏢果然名不虛傳,是天下最厲害的百毒暗器,可惜你這小子不會使用!”

聽他的口氣,似乎他從前還未見過毒龍鏢。那麽,屠百城是不是他殺的呢?抑或是在他們交手之時,屠百城無暇射出毒龍鏢就給他殺了。

但在此時此地,李思南也是無暇推敲的了。李思南刷的拔出劍來,喝道:“並肩子上吧!”

紅衣喇嘛哈哈一笑,說道:“米粒之珠,也放光華,老佛爺還不屑與你交手呢!”

那蒙古武士險些給毒龍鏢打中,嚇出了一身冷汗,此際驚魂已定,怒氣陡生,撲上前來,大喝道:“小子休得猖狂,看我取你性命!”

紅衣喇嘛道:“這小子雖然不是怎麽了得,但赤老溫,你也不可輕敵了。”

赤老溫一聽,心裏想道:“你看不起這小子,卻叫我不可輕敵,這分明也是看不起我了。”為了爭一口氣,於是一上來,便對李思南連下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