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一女獨尋仇 十六年間經幾劫群雄齊出手 五台山上震三軍(第4/9頁)

識破多鐸,大聲喝問的正是喪門神常英和鐵塔程通二人,他們距離多鐸較近,舍命地搶了過來。這時少女的短劍也越攻越緊,但多鐸腕力沉雄,少女的劍一給碰著,手上就是一陣酸麻,而旁邊那位受傷少年,又因失了自己掩護,竟給多鐸的牙將擊倒,橫拖活拽去了。

這時常英、程通已然趕到,叫聲:“姑娘稍退!”披紗少女狠狠地盯了多鐸了一眼,自知在如此形勢下難於取勝,也便撤劍抽身,先去援救那少年同伴。

常英程通來勢十分兇猛,一連擊倒了十幾個禁衛軍,多鐸大怒,喝道:“眾將退後,待我獨擒這兩個賊人!”長劍一擋,火星蓬飛中,把常英的喪門棒削去了棒頭,但多鐸的鐵盾也給程通一斧劈裂,多鐸索性把鐵盾拋掉,展開關外長白山派的風雷劍法和兩人大戰起來!

多鐸出現後,形勢大變,通明和尚等一幹人眾,紛紛向多鐸這邊殺來,禁衛軍雖然厲害,可是在山地上到底不易阻攔,竟給他們漸漸殺近……

程通常英二人是江湖上出名的猛漢,兵械既重,力氣又大,和多鐸打起來,正是半斤八兩,酣鬥起來,只見常英的喪門棒如怪蟒毒龍,橫沖直掃;程通的兩柄板斧如山移嶽動,重重壓來。但多鐸的功力也非同小可,長劍展開,挾著風雷之聲,吞吐抽撤,時如鷹隼飛天,擊刺截斬;時如猛虎伏地,一道劍光,裹住兩般兵器,竟是毫不退讓。

酣鬥中通明和尚橫眉怒目,大喝一聲,舉刀猛劈。長劍戒刀碰個正著,一聲巨響,火花蓬飛,兩人都碰得虎口發熱,通明和尚更不換招,欺身直進,順手一刀,便切多鐸脈門,多鐸微微一閃,劍招倏變,反圈到通明和尚背後,舉劍便搠,通明和尚頭也不回,聽風辨招,反手一刀,斬敵人手腕。多鐸若不收招,定必兩敗俱傷。

多鐸到底是個親王,通明和尚敢拼性命走出險招,他卻不敢。他急得“大彎腰,斜插柳”,躬身換步,把搠出的劍硬撤回來。他也微微有點膽怯了。

說時遲,那時快,兩旁的禁衛軍已是如潮湧來,替他擋住那班江湖好漢。這時多鐸帶來的人馬,陸續上山,自山腳到半山,蜿蜒如長龍,密密麻麻,總有二三千人,金鼓齊鳴,滿山呐喊,聲勢極盛,竟似沖鋒打仗一樣。

那賣解女人突然打出一枝袖箭,嗤的一聲,發出一道藍火,直上遙空。這火箭是個訊號,一發出後,魯王余部連呼速退,分頭殺出,爬上山去。

多鐸扭頭一看,和賣解女人對個正著,他本想攔截通明和尚去路的,這時也改變了主意,飛步便追那個賣解女人。

那賣解女人身法好快,多鐸大步追去,禁衛軍兩邊閃開,不知不覺給她引上了靈鷲峰險峻之處。多鐸一看,只見奇巖怪石,突兀崢嶸,峰回路轉,凹凸不平,禁衛軍在山腰下追逐魯王的舊部,高峰上只有自己和那賣解女人。心念一動,不禁躊躇。那賣解女人好像知道他的心意一樣,回頭一笑,揚手就是一枝蛇焰箭向他射來,多鐸引身一閃,蓬的一聲,一溜煙火就在他身旁掠過,把附近野草燒將起來,那女的止步凝眸,橫劍睨視,好像很看不起多鐸的神氣。

多鐸心中有氣,心想自己大小數百戰,戰無不勝,難道怕一個女人,而且這個女人的相貌,很像浙南“女匪首”劉郁芳的模樣,把她除掉,對朝廷大有好處。

多鐸档案中的“浙南殘匪”就是前明魯王的余部。因為魯王的小朝廷是多鐸滅掉的,因此他後來雖然卸了兩江提督之職,有關江浙魯王舊部活動的情形,地方官吏送來的文書,兵部也總備一份副本給他,並征詢他的意見。這個“女匪首”劉郁芳是最近幾年才崛起的,以前的“匪首”劉精一是魯王部下一員大將,劉郁芳是他的女兒,據地方官送來的文書報告,自劉精一死後,魯王舊部就公推劉郁芳做首領,那時她還未滿三十歲,年紀輕輕,可是魯王余部對她都很服帖。多鐸在档案中曾見過她的圖像,因此一見便覺好生面熟。

這時多鐸給她一逗,忍不住挺劍便動,待得多鐸一劍劈來,她微一側身,青鋼劍向左一領,多鐸欺身直進,用力一拍,想將劉郁芳的劍拍掉,不料這一劍拍去,反給劉郁芳的劍搭上劍身,輕輕一引,借力打力,多鐸身子竟給帶動,移了兩步。多鐸趁前傾之勢,疾的翻劍倒絞,化了劉郁芳的內勁,一團寒光裹著了劉郁芳的兵刃。

劉郁芳的無極劍法,兼太極武當兩派之長,機靈到極,在多鐸長劍翻絞時,也趁勢一卷,“回風戲柳”,當然一聲將多鐸的長劍蕩開。她又是撤劍抽身,未敗先退。

多鐸氣往上沖,大踏步追去。忽然間,只見劉郁芳像飛鳥一樣,跳在兩峰之間相連的一個石梁上,這石梁寬不到三尺,約有十余丈長,兩邊是險峻奇峰,底下是百丈深谷。多鐸追得很急,收勢不住,想也不想便飄身跳落石梁。劉郁芳秀眉倒豎,青鋼劍如銀虹疾吐,和多鐸就在這絕險的石梁上大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