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3/4頁)

狄公不答話。上陽宮的空氣仿佛停止流動,凝結在了一起。君臣兩人就這樣僵持著。良久,狄公方才徐徐說道:“微臣的言語大逆不道,犯了死罪,請陛下砍去臣的頭顱,以儆效尤。”

太後死死地盯著狄公,足有移時:“狄仁傑,為了這四萬反賊,你當真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狄公點頭:“陛下不日便要祭天,微臣這樣做,是為了促成陛下少殺戮,多積福祉。這樣的善舉,微臣樂意為之!”

太後沉重地嘆了一口氣,道:“罷了罷了!念你剿滅李貞、李沖等反賊有功,朕就收回誅殺四萬叛軍的成命吧。”

狄公連忙疾呼萬歲英明。

太後“哼”了一聲,問道:“狄仁傑,朕聽說,駐守在幽州的阿史那·忠並沒有出兵幫助你防守幽州?”她的口氣讓狄仁傑極為不安。

狄公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這是臣的疏忽。我並未將關於叛軍的全部情報分享給阿史那·忠,故此未能將大軍調入幽州。”

太後嚴厲的目光射了過來,像是要刺穿狄仁傑的內心:“阿史那·忠和李貞是親家,別以為朕不知道。狄仁傑,你不願說出實情,自有人給朕查明。阿史那·忠不聽你的號令,致使你孤軍防守,也讓幽州處於危若累卵的境地,這足以表明他有了謀反之心。朕已經下了命令,撤去阿史那·忠幽州大將軍之職,令千牛衛押送其回京!”

狄公忙道:“陛下,萬萬不可!這樣做是在逼迫阿史那·忠造反!”

太後怒斥:“他敢!如果他膽敢犯上作亂,他的親家越王李貞便是榜樣!”

狄公看到太後暴怒,知道不能在這個時候違逆她,便不再言語。

太後恢復了常態:“無論如何,你的確立了大功,剿滅了越王李貞,也澆滅了朝堂上某些亂臣賊子的野心。朕對此非常滿意。”

狄公吃驚,他最初被派往幽州是因為惡麒麟殺人案,如今太後卻對此案只字不提,實在令人費解。“陛下,幽州惡麒麟殺人案件並未破獲,還請恕罪。”

太後從容道:“既然幽州謀反案已經告破了,破獲惡麒麟殺人案件想來也不是什麽難事。狄仁傑,朕的祭天大典需要你多費心,你就先不要盯著惡麒麟殺人案件了。朕加封你為大理寺正卿,你侍候左右,尤其是要保障祭天大典的安全。你不必回雲州了。”

狄公按捺住內心的疑惑,叩頭道:“謝太後天恩。”

太後轉向右邊的丞相裴炎:“幽州謀反案破獲了,朕的洛河祭天大典自當通途順遂。裴愛卿,祭天大台做得怎麽樣了?”

相比一月前的精神抖擻、滿面紅光,此刻的裴炎像是被噩夢纏身,面容慘淡。“回陛下,祭天高台一日內便可完工。”

太後的臉上露出笑容:“好!狄愛卿,祭天高台竣工在即,朕不怕言明,天師已算得八月初三是良辰吉日,四天後,朕便要在洛河祭天!這幾日你多加小心,提防有人從中作亂。”

三天後,狄公在東都的大理寺裏坐立不安。明天就要舉行祭天大典了,但惡麒麟一案的疑雲始終籠罩著狄公。他想不通,為何太後之前對惡麒麟是天降噩兆的謠言大發雷霆、耿耿於懷,如今卻讓他放棄調查?

到了亥時,元芳趕到了:“大人!”

狄公見到元芳,心裏歡喜,迎了過去:“可有發現?”

元芳道:“大人,您看得真準!這一行果真有所斬獲。”

元芳將他跟蹤馬隊的過程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大人,我一路緊隨,視線不敢離開馬隊一時半刻。這隊車馬行走得十分緩慢,到了傍黑,馬隊停下來,在一家客棧住了下來。按理說,這些馬匹行走了一日,肯定又累又餓了,需要喂足草料。而實際上,趕馬之人並沒有給這些馬喂任何草料,甚至連馬嘴上的嚼環都沒有摘下來。更奇怪的是,那些馬竟然也不知道餓,並沒有發出叫喊聲,只是不斷搖頭,擡蹄蹭地,似乎頗為難受。”

狄公捋須,大笑道:“這的確有異常。你的觀察越來越細致入微了。”

元芳也笑道:“這都是跟著大人耳濡目染的結果。”

狄公大笑,隨即說道:“看來這群馬的胃裏有東西!”

“大人說得沒錯。我等馬隊的人睡著後,打暈了一個看守的人。”元芳道,“我來到馬廄中,將嚼環摘下。沒想到,這些馬的嚼環後面竟然都系著一根繩子。大人,正如您預料的一樣,我從馬的食道中拉出繩子,竟然帶出來十個油紙包裹著的小包。這幫人把這些小包通過馬兒的食道放到了馬胃裏,一路蒙混過了盤查,明天就能到東都祭天大台。我不敢怠慢,連忙回到您身邊稟報。”

說罷,元芳將一個小包交給了狄公。

狄公接過來:“油紙可以防止馬兒的胃液腐蝕包裏的東西。”他打開油紙,看到一堆黃色的粉末。他聞了聞,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