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2/4頁)

當初,狄公故意留出時間容李沖逃走,在進入瑯琊王府後,卻看到李沖抱著麗秋的屍體死去了。他大駭,連忙命人將李沖的屍體殮好安葬。然後,狄公查遍後花園,發現了不少獸籠,裏面的確圈養了很多珍禽,但大部分是玩物,大型惡獸也只有金錢豹,根本找不到惡麒麟的一根毛發、一個爪印。

惡麒麟和駱賓王一樣,神秘地消失了。難道駱賓王拋棄了李沖、李貞,自己逃走了?狄公搖了搖頭,以駱賓王的性格和人品,絕對不會幹出這等事情。那駱賓王去了哪裏?惡麒麟又去了哪裏? 狄公越想追根究底,越覺得惡麒麟案件不簡單。他端坐靜思,不思茶飯。

傍晚,狄公和鄧逸領到了聖旨,太後正式擢升鄧逸為幽州刺史,命狄公將幽州大權移交給鄧逸,並令狄公和元芳回東都復命。

狄公雖有幾絲詫異,但不敢耽擱,只得擱下惡麒麟、失蹤的駱賓王和突厥雌雄殺案件,將幽州城防、內政等事務仔細地交接給鄧逸,之後馬不停蹄地往東都洛陽奔去。

狄公和元芳率領千牛衛星夜疾馳,第二日早上來到了洋城。洋城只是一座人口不過萬數的小城,卻在連接幽州和中原的咽喉要道上。狄公穿過城內唯一的一條大街,看到南來北往的行人們摩肩接踵,好不熱鬧。

此時,天已初秋,涼風習習。狄公一行人在一家餐館用過飯後,便往城門口走去,正好趕上一隊馬車要出城。狄公細看,馬車上放滿了木材。看樣子,這是一隊販運木材的馬幫。

馬幫有十幾輛馬車,走在狄公前面,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城門口。

“你們從哪裏來?”守城衛兵問道。

馬幫的首領是個粗矮的壯漢,他笑吟吟地說道:“大人,我們來自幽州。”

狄公聽到後,便留了幾分心思。

“你們幾乎每天來一次,什麽時候是個頭兒?”

壯漢道:“這是最後一車了。大人,這是東都官家祭典大台的活計,小的沒辦法。如果不能按時送到,小的怕是要被五馬分屍了。”

衛兵連忙擺手:“趕緊出去,出去!”

壯漢點頭哈腰地致謝,並招呼眾人將十幾輛馬車趕出了城門。狄公起了疑心,幽州位於北疆,的確盛產高大的樹木。但他在幽州查案時,未曾聽聞朝廷下令征調如此大量的木材。而且幽州剛遭戰禍,死傷不在少數,這批壯漢卻顯得舉止從容,面無頹色,實在可疑。狄公讓元芳暗暗跟蹤馬隊,看他們的去處,如果有任何可疑之處,隨時來稟報。元芳答應而去。

狄公率領千牛衛來到東都,一刻也不停,直接遞了牌子。下午,狄公便進了東都的宮殿,跟隨太監來到了上陽宮。他萬萬沒想到,太後已經等了他半個時辰。

狄公不敢怠慢,行三跪九叩大禮:“臣狄仁傑參見太後,太後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吧。”太後心情不錯,“你果真履行了約定,旬月便破獲了幽州謀反案。”

狄公擡頭,看著太後,平靜地說道:“這都是太後運籌帷幄,天威降臨,微臣只不過是澤被天威。”

太後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狄愛卿守衛幽州,大破李貞、李沖等反賊,可是剩余的叛兵全部逃走了。”

狄公道:“陛下,這些士兵乃博州的百姓,也是陛下的子民。”

太後發怒道:“哼!造反者都是逆賊,必須得死。”她轉向左邊的武三思,吩咐道:“發出聖旨,責令博州都督查察,凡是參與過幽州叛亂的,一概夷族!另外,將越王李貞從皇室宗籍中剔除!”

狄公心內駭然。越王李貞自殺前,曾要狄公保護好這些大唐子民,如今狄公安敢背信棄義!“陛下,為何非要誅滅剩下的四萬子民?!”

面對狄公的大聲詰責,太後愕然,一時間竟然說不出話來。狄公自知失言,又道:“陛下,微臣口不擇言,請恕微臣犯上之罪。這四萬人名義上是李貞的叛軍,實際上,他們都是第一次拿起武器的百姓,都是您的子民啊!”

太後鐵青著臉:“亂臣賊子當斬草除根,否則不知謀逆之火何時復燃!”

看到太後發怒,狄公退無可退,便一咬牙,豁出去了:“陛下,微臣去過李貞的大營,那些所謂的叛黨都是衣著襤褸的百姓,不少人還拿著菜刀、柴斧戰鬥,箭雨飛來,他們都不知躲避。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十幾歲的孩子,還有五六十歲的老人!那些孩子還沒有娶妻生子,從來不知道人生的樂趣;老人們勞作了一輩子,還沒來得及享受天倫之樂,便被李貞脅迫著來沖鋒陷陣了。他們這樣做並非出自本意。陛下,您殺了他們,有違天道啊!”

太後橫眉豎目,暴怒道:“你敢說朕有違天道?!狄仁傑,你活膩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