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主動被擒(第3/11頁)

趙崇柞回到成都後,並沒有馬上去進見孟昶。他有個習慣,不管外出多久,回來後總要先查看一下自己離開後的有關事務。這是個好習慣,一個是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一些重要事情,以免在見到皇上後一問三不知或者說錯話。再一個就是看看是不是有些事件是與自己出行目的有關的。這也很重要,可以從其他方面發現與自己出行目的有關的信息和細節,這樣才能加以綜合客觀的分析,在皇上詢問及時給予正確的建議。

一般情況下趙崇柞會先去不問源館,然後再去官衙。因為不問源館的信息來源更廣,而且都是比較隱秘的,比那些官路來的消息更有價值。

不問源館裏有個“揀異間”,當不問源館秘密安置在各密探點的人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後,會直接取了證據送至揀異間。這些奇怪事情包含很廣,有江湖奇事、自然怪象、無法破解的疑案等等。這些事情以及搜集到的證物送到揀異間後,會由有經驗的各類高手先獨自評判其內在價值,如確定有深挖必要,再多人一起分析,並可直接派遣不問源館中人再去實地重新追蹤尋跡。

趙崇柞對揀異間是極感興趣的,因為許多真正有目的的事情是不會讓人從表面上看出來的。就算有所失手或疏忽,那肯定也會出現在異常的、無法解釋的現象上。所以進了不問源館後他先大概翻閱了下近期查證的清冊和遣事報章,知道了最近蜀境內秘密執行的一些事情和不問源館執行的一些任務。看完這些,趙崇柞便往揀異間走去。

揀異間應該比以往要冷清一些,北方戰事,那範圍內的幾個州府已經停止再傳異事異物過來。因為戰亂之中,已經難以辨別什麽是正常什麽是怪異。所以見趙崇柞進來,揀異的高手們行過禮後大都退到旁邊,只有三四個走近趙崇柞,將自己正在揀的文案和證物呈給趙崇柞看。

前面幾位所呈的東西以及說明解釋都沒有讓趙崇柞感興趣,而當趙崇柞走到最後一位面前時,外面突然有人急急地跑了進來,躬身奏報:“趙大人,府衙中有南唐傳來急報,南唐齊王被刺身亡,太子李弘冀被定罪魁,已經廢黜太子位。”

聽到這個奏報,趙崇柞臉色突變,急忙轉身往外走。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關系到他南唐一行的目的,所以他現在最急需做的是確定消息的可靠,然後去和孟昶說明並商榷對策。

趙崇柞走了,沒有看到最後那份一下子莫名其妙死了近兩百人的案情報章,也沒看到那兩件肯定會讓他感覺非比尋常的證物。而趙崇柞一走,揀異的高手也就一下興致索然了,於是將報章連同證物裹巴裹巴,吩咐雜役收存入庫。

於是一件蜀國方面本可提前查證、及時制止的險惡計劃,仍舊按別人的意圖進行了下去。以至於最後蜀國危急之時即便許諾下極大代價,卻仍然無人援手,甚至是置其死地而後快。而這其中原因,蜀國從始至終竟無一人知道。

備殺器

齊君元應該算是運氣好的,在亭長的安排下,短短五天內,他就有兩次機會遠遠地見到了李弘冀。雖然那距離無法看清楚面容,但是大概的氣色、步法、身形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對於齊君元而言看到這些已經足夠了,因為只要人的大概樣子入了他的眼,他便可以在心中將其化作一件瓷器,然後從一面器形便知道全部器形,從器形表面便知道器形內外。而最重要也更神奇的是,只需那器形輾轉移動一下,他便可以通過角度、弧線、反光、勻稱等方面發現器形存在的缺陷,甚至是器形意境中存在的缺陷。而這,將是齊君元設置下一個刺局的關鍵。

掌握了刺局的關鍵之後,齊君元便毫不客氣地提出了其他條件,這些條件都是刺局成功的保證。

“要想這個刺局成功,必須將之前更多針對李弘冀的內情告訴我。最好是連他自己都根本沒有覺察到的和已經產生後果的事情。”

蔔福開始沒有答應齊君元的要求,他顯得很為難。或許真的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有關內情,也或許他雖然知道卻不能確定這些內情能不能透露給齊君元。

“這個必須知道,否則連這個唯一可能殺死李弘冀的法子都實施不了。”齊君元很堅持,不僅因為他的刺局需要這些,而且他估計比蔔福更做得了主的人就在附近。

齊君元的預料沒有錯,很快蔔福就松口了。應該是已經得到離恨谷中更高的指示,同時也說明在他這個代主附近就有離恨谷中更高地位的決策者在。

“在我來到金陵之前,其實有些事情已經在做了。以詭殺之畫嫁禍太子李弘冀,然後用‘勢泄瀑’刺殺慧憫大師,派使隊輾轉蜀國破解字畫。使隊回程之時故意走煙重津,裴盛被擒,字畫被奪,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為了嫁禍李弘冀。”蔔福覺得直接說出這樣一些內容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