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刺殺齊王(第3/12頁)

第三輪攻擊是在淩晨之時,天未全亮,霧氣蒙蒙。這是韓通和趙匡義孤注一擲的一輪攻擊。如果再不能將淘沙口拿下,天大亮之後將更加難攻,而蜀國援軍差不多也要趕到了。這次是以大隊弓箭群射,封住寨子上的回攻和防禦,讓虎豹隊突襲,強奪寨墻。可是誰都沒有想到賨人會出現在周軍大隊之中,他們是趁黑夜出寨,然後用滿地周軍屍體為掩護,躲藏在屍體之下。淩晨時霧氣蒙蒙,雖然有滿地的屍體,但是卻看不清楚,更無人能發現屍體下還藏著活人。等周軍大隊攻向寨前時,藏著的賨人突然從屍體下出來,將周軍大隊一分為二。然後一部分往前圍殺,一部分對後阻殺。同時寨墻上守關的蜀兵出現,以弓箭壓制虎豹隊。在賨人的歌聲下、舞蹈中,周軍就像被收割的麥秸,一片片地倒下。

三輪攻擊都被數百賨人給擊退。雖然蜀軍的援兵依舊未到,但戰到最後周軍兵卒已經心膽俱裂,畏縮不敢再進,就算是長官勒令也無法驅動。因為殺戮場面太過血腥,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只要往前去,也會變成支離破碎的屍體。而此刻堆積在淘沙口矮垛薄墻外的周軍屍體已經讓寨墻高度明顯低矮了許多。

這是大周軍隊征戰這麽多年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除了對方確實兇悍勇猛外,他們主要還輸在沒有重型的攻守器具。比如說鋼盾重車,比如說破墻大弩,他們走那麽艱險的道路是無法將這些大型器具帶過來的。再加上周軍士卒懼戰,所以一時間連韓通和趙匡義都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而且他們在心中駭然的同時還有另外的擔憂,怪異兇悍的巨人戰士只有出現的這麽多嗎?在其他地方會不會還有這樣的士卒正在趕來。如果再有這樣的士卒出現,那麽攻守態勢將會徹底反轉過來。

商量之後,韓通和趙匡義決定先退後幾十裏找個妥善位置駐紮。雖然拿不下淘沙口,但自己這些人能繞到這裏至少也是個意外,可以給前面的青雲寨造成壓力。另外這支兵馬攔在這裏,蜀軍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地調兵運糧,這也可以給青雲寨的軍需援助以及其他軍事行動造成滯緩。而那些怪異的巨人戰士人數不多,他們應該不會圍追周軍。因為一旦到了開闊地帶,即便他們再兇悍,在人數差距這麽大的情況下他們肯定是要吃虧的。

這就是野史記載中極為著名的“賨人阻周”之戰。這一役,賨人以區區數百勇士在淘沙口成功阻擊上萬大周精銳。近代史學研究者將賨人贊譽為“東方斯巴達人”,而賨人不僅像斯巴達人一樣剽悍勇敢,他們的攻殺方式其實比斯巴達人更巧妙,其中暗含玄機,類似陣法。

吞改咬

柴榮和趙匡胤帶領的人馬在三泉遇阻擊之後,並沒有糾集兵力強攻突破。因為就在這時柴榮連續收到好幾封書信。

有兩封信件是從東京發來的。一封是範質寫來的,這書信主要是說明對蜀之戰糧草財物消耗極大,戶部供應已經後繼乏力。國內本來已經減緩的糧價、鹽價再呈漲勢。而且現在南唐也已經與大周呈警戒備戰狀態。雖然符皇後組織女捐獲取大量金銀財物,但是因為邊界關系緊張,官家交易大幅縮減,民間交易也變得謹慎,所以就算出高價都很難大量購買到糧鹽。再有一江三湖十八山方面不知道出了什麽問題,偷運糧鹽的途徑和進度本來已經呈不斷提升態勢的。突然間就停滯了許多暗道,只剩少數暗道還未曾斷流。所以信中勸慰周世宗,應該及時收手,暫停對蜀戰事。

還有一封是東京留守副使王樸寫來的,他精通天文蔔算之道,曾多次向柴榮提出“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但這一回王樸來信中的意思卻和他以往主張截然相反。信中告訴周世宗,近觀天象,中天黯弱,於己天時不利。西南象雖亂不頹,正南有害,東南多傷,於攻位不對。這些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柴榮對蜀而戰時機不對,是自己弱勢不振之時。方位偏差,蜀國方面雖然有亂,卻未到頹敗之時。反是正南、東南方向有大傷大害,是可利用的大好機會。

這兩封書信剛剛看完,甘東道大將軍王景的軍報到了。軍報詳述了在威武城與李廷圭部的對陣情況,並不隱瞞自己的失利,也充分肯定了李廷圭的實力和能力,這給周世宗提供了權衡整體戰局的可靠信息。

但真正讓周世宗決定改變戰術,並且這一次再沒采納趙匡胤建議的是韓通那邊送來的急報。看完急報之後,周世宗倒吸了一口涼氣。

“賨人參戰!看來我們對蜀之戰只能是到這位置了,再不能往南推進。”周世宗說出這話時沒有一點艱難,可以看出他心中認為這樣的抉擇是非常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