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對決(第2/10頁)

綠錦小轎很快就追上了前面的紅頂大轎,因為紅頂大轎沒走出太遠就停在了當街。

紅頂大轎停住的位置是一個三角地。因為這一段的街道突然變寬,它的一側連接著祠堂前的空地。而祠堂兩側影壁是雁翅斜插形,街道寬出的一塊呈現出一個三角形來。過去這樣子的路段、空地很多,所以人們都將這種位置叫三角地。

這座祠堂的周邊是一些做香燭的工坊,那時候南唐一帶佛教還很盛行,所以做香燭的都挺掙錢,要不然這周圍同姓人家也不會有能力建起這樣一個祠堂來。

見紅頂大轎停了,那綠錦小轎並不過去,遠遠地也停了下來靜觀前面的情況。綠錦小轎裏是王屋山,韓熙載出府之後覺得李景遂今天隨從護衛帶得少了,於是讓王屋山跟在後面護送一段。

見前面停住,番羊先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確定沒有問題後立刻急步趕到前面開路的蔡復慶旁邊:“怎麽不走了?”

“幡杆半顫,樹色泛淡,炊煙散縷,前面有人設下高明的刺局了。”蔡復慶回道。

“沖過去?”番羊淡淡地問,這語氣讓人覺得沖過前面的刺局對於他來說根本就是一件小事。

“不。”蔡復慶輕聲回句,“你帶齊王轎隊繞路先走,這裏的事兒我來拔根除泥(六扇門術語,徹底除掉禍患並查出真相的意思)。”

番羊也不多說,朝蔡復慶微微點了下頭。隨即轉身,揮手示意後面的人帶著紅頂大橋跟著自己走其他路。

齊王的轎隊走了,就留下了十目佛爺蔡復慶還定定地站立在原地。而後面王屋山的綠錦小轎也沒有跟著齊王的轎隊走,依舊遠遠地觀察著這邊的狀況。因為王屋山被派來除了保護齊王不被刺殺外,同時還要做到不讓齊王的手下抓住刺客,掀了太子的底牌。所以當齊王避開了刺局之後,她關心的焦點開始轉到此處的刺客身上。

紅頂大轎繞過一道街後,迎面碰到費全帶著更多穿得花花綠綠的人趕過來。原來這些穿著怪異、走路怪異的人就是李景遂手下的“三十六風僮”。今天赴宴,李景遂覺得沒幾步路的距離,又有蔡復慶和番羊同去,所以就只帶了八個風僮。

有人要刺殺齊王的傳言一直傳到秦淮雅築外圍護衛據點東八關,再由東八關傳入秦淮雅築內衛點鬼腸子底。費全聽說這傳言之後,立刻召集余下的二十八風僮趕往吳王府。同時讓齊王手下大管家召集齊王門客、保鏢,作為第二撥援手去接齊王回府。

見到費全帶來了所有的風僮,番羊停住了腳步:“你們先回,我定準了一個暗攮子(吐蕃黑話,暗藏的匕首,意思就是暗中下刀殺人的人),現在就回去找他,看看到底什麽來路。”番羊的中原話說得很溜,只有尾音處還稍有些生硬。

李景遂聽到這話後將轎側門打開一個:“盡量跟蹤探底,探不到底的話就想辦法拿活的。”

“王爺放心,我知道。”說完番羊立刻像個鬼影般不見了,很難想象背上背著那麽大個包袱還能行動如此迅捷。

齊君元隨著人流連續跑出三條街,然後才辨別方向準備回長幹寺。趁著混亂裹在人群中奔逃,可以甩掉有可能盯上自己的人。另外隨著同方向奔逃的人漸漸變少,還可以像篩篩子一樣發現周圍是否存在對自己有威脅的人。

金陵是個繁華的都市,旱道、水道四通八達,所以回長幹寺的路有很多。齊君元走的這條路徑有旱道有水道,這是一條緊挨著秦淮河的石板路。路的一側有很多煙花樓院,而另外一側的河中有許多的畫舫花船。雖然天色還未全黑,但花樓和花船都已經掌起燭火、點起了燈籠,將石板路連同秦淮河照得亮堂堂的。

齊君元喜歡走這樣的路,因為他是刺客。刺客在行刺局的時候也許需要將自己變成影子甚至沒有影子。但是在平常時卻是要盡量走在光亮的地方,這樣才能發現周邊有沒有危險,別人有沒有注意他。

石板路沒走到一半,迎面過來一個人將齊君元嚇了一大跳。這人本來不應該在這裏出現的,他的出現意味著齊君元連落腳點都沒了,因為這人是留守長幹寺的範嘯天。

雖然意外,但憑著齊君元的江湖經驗他肯定不會走過去一把拉住範嘯天問怎麽回事。如果長幹寺那邊真的出事了,範嘯天的背後就有可能墜著尾兒呢,這時上去招呼他那就連自己都暴露了。但是齊君元卻有必要擔心,迎面走來的範嘯天能否也像自己一樣,如同路人般相對走過,等確定對方背後沒有墜尾兒了再轉入旁邊小巷中說話。

齊君元邊走邊盯住範嘯天,這其實已經和他平常的風格不一樣了。但他卻覺得這樣的示意和提醒很必要,因為範嘯天在經驗方面真的如同一個白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