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水局(第6/10頁)

前隊中只有最後幾個騎卒勒住了馬匹,沒有隨著前面的隊伍栽下陡坡。但是他們剛勉強勒住馬匹,還未從驚恐中理出一點正常的思維來,就已經被連續滾下的“滾木籠”砸落江裏。即便沒砸落江裏的,也都被“滾木籠”釘死在了路面上。

“滾木籠”其實就是一人多高帶斜撐的木頭框子。框子包括斜撐都是用原木綁紮而成的,每根原木綁紮好之後兩段都支出一尺多長,並且削成尖端。這種“滾木籠”最早是守城器具,由墨家發明。但最初守城用的“滾木籠”要小許多,綁紮得也更細密些。而且為了增加攻擊力,還會在籠中裝入石頭和磚塊。

制造“滾木籠”並沒什麽了不起的,一般的木匠、柴夫都能做。但齊君元制作的“滾木籠”卻有著獨到的妙處,這是一般木匠、柴夫無法辦到的。

這獨到的妙處就是“滾木籠”能從樹林中滾出,滾沖下山坡並落在路上。這看似沒有什麽了不起,卻是經過對坡度的測量、距離的測量,對木籠材質重量的測量,然後通過計算,確定木籠的大小、兩段支出的長短、施放的角度和起始位置。否則一個四方的木框,而且所有角上都有支出部分,怎麽可能一路滾下,中途不會停住?也不會滾得太急沖過路面繼續往下,最後偏偏是恰到好處地釘在路面上?

一個“滾木籠”釘在路面上不足以擋住七輛主車,所以這些木籠是連續著滾滾而下。十幾個“滾木籠”紮堆在一起,便將那路堵得死死的,不花費些工夫肯定打不通。

使隊的護衛們反應很快,他們根本沒有考慮怎麽打通被堵的道路。因為就算打通道路前面等著的也可能是更大的殺機,否則開路的人馬怎麽會瞬間就折損得不剩一個。但是來路他們自己剛剛走過,可以確定是安全的,所以調頭往回逃走才是上策。

馬車的車頭才調過來一半,又一堆“滾木籠”翻滾而下。這次砸下的位置是在七輛主車的後端,不但釘牢了路面、堵住了道路,而且還將在後面押住主車的副職都尉連人帶馬砸在了下面。七輛主車進不能進、退不能退,所有護衛只得收縮防守,將車輛團團圍住。

就在齊君元施放“滾木籠”的同時,使隊押後的那些兵卒正淒慘地低聲哀號著,而且聲音越來越低。除了哀號就再不曾有什麽大的聲響,就連拔出兵刃的聲響都不曾響幾聲。

前後突然滑出的草墻就像是將押後的兵馬關入了一個欄圈。還沒等他們想好是鼓足勇氣往上側樹林中沖入,還是冒險滑下下側陡坡逃遁,緊接著又是幾張又長又大的草席覆蓋而下,他們立刻從欄圈轉而被關入了一個棺材裏。

六指設置的滑落草墻大小合適,定位準確,施放的時機也恰到好處。草席的覆蓋是由旁邊樹冠頂上直接翻滾下來的,但是六指除了在草席上加了牽拉施放的絲線外還加了纜風線。這樣草席在落下時就不會因為氣流而飄到其他位置,而且還可以借此固定距離、高度,保證草席以需要的形態落在需要的位置上。

厚密的草席落下來,在那些已經驚恐無措的兵將們看來就仿佛是天塌了。它不僅帶走了最後一絲光亮,而且還帶來了異樣的氣息,如同地獄般的氣息。

唐三娘在六指編制這些草席時就加入了一種毒料,叫“松肌散”。這種藥粉一旦吸入,身體就會立刻松軟不能做力。然後隨著毒性深入,內腹器官也開始失去維持功能的動力,中毒者很快就會死於呼吸的驟停或心臟的驟停。

草席太輕太薄,被困之人只要反應及時,用長矛頂住草席便可從未落下的空隙中逃出,或者在落下時抽刀揮砍草席,那麽沒幾下也可以破開口子脫身而出。但是采用了“松肌散”後,草席未到那藥粉就已經抖灑下來了。即使反應再快,也是沒有力氣豎起長矛、撥快刀,只能任由草席覆蓋而下。

而唐三娘除了“松肌散”外,還在草席上布下了“無常煙”。“無常煙”其實就是一種木盒子,盒子裏面有硝石、煙苗做成的引燃裝置。一旦草席覆蓋而下,盒子掉落下來發生撞擊,盒子裏的硝石和煙苗便會燃燒起來。盒子所用木材為“無常櫟”,此木易燃,立刻就能燒成一個煙團。而“無常櫟”的木料中還含有一種奇怪的毒素,燃燒產生的煙霧吸入後,會立刻讓呼吸道灼傷起水泡。水泡堵住呼吸道,就像被一根無形的繩索勒死。最初人們並不知道“無常櫟”的特性,有人在使用這種木材燃火後突然死亡卻又不知是什麽原因,便說這些人遇到了無常鬼。“無常櫟”這樹名就是這麽得來的。

唐三娘加入“無常煙”是因為山間樹林中潮濕,布設位置又緊鄰著一條江水。生怕“松肌散”結塊、黏附,不能盡數落下且灑落均勻。所以雙殺齊下,以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