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無極(第6/11頁)

然而這道姑的目光神情,含著一種攝人心志的肅靜,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仿佛她即是掌握人生死的神仙。任何人的生死榮辱,均在其一念之間。令人生不敢違逆之意。

更令人詫異的,是道姑所使的刀,極為長大,刀身上繪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及五嶽四瀆、日月星辰等圖案。這把刀斜揚出去,使得整個畫面都因這把刀而生變化,仿佛道姑一刀既出,神佛辟易,天旋地轉,日月運行,均始於這一刀。

如此大的刀與如此嬌小的道姑相比,簡直像是刀帶著人在舞,是刀提攜著人起舞,舞升向天空。

細看之下,整個神佛諸天呈現一種流動旋轉之勢,這這一勢態,居然就源自這把刀的旋舞。

更引人注目的,是使刀僧人與舞刀道姑身上與周圍,竟釘著呈一種奇特陣法排列的巨型銅釘。

在滿壁彩繪中,還有著暗褐如血的許多梵文與藏密文字咒符。

彩繪已色彩黯然,顯然經歷了無數年代。門戶處蛛網塵封,雕梁藻井間,竟有數十只色彩灰暗的守宮,四出遊行,不避生人。

如此碩大的守宮,倒是宮中用來采煉驗取處女守宮砂的好原料!

但顧雲中他們的注意力馬上被長眉羅漢的話吸引過去了。

長眉羅漢指著刀帝殿東面之墻壁畫邊緣那些道家法符,向烏衣道人說:“看,你們道門的張三豐老道,人不入寺,法已入寺。施法竟施到我佛寺裏,好不霸道!”

烏衣道人笑道:“大師乃佛門大德,遠離六根,早無嗔苦了。想那張三豐祖師,雖以真武大帝道符鎮寺,但那也是為了貴寺平安。刀帝殿若無張祖道符,刀、帝兩人兵刃下厲鬼之魂,必擾得闔寺不寧。便武林中人,也不知有多少是非要牽涉貴寺了。”

長眉羅漢垂目,念了聲佛道:“道友說得是,三教同源,眾生平等。便這壁上之人,也是有情。”

顧雲中顧不得這一僧一道兩個異人口角鬥法,向那觀畫的藍衫人喝道:

“兀那漢子,一路逃來,好不利索。現下被圍了,裝聾作啞地看畫,躲得過去嗎?”

那藍衫人聞緩緩回過頭來,卻是一個長眉環目、頷下微須的中年漢子,目含虎威,眉抒豪邁,看其神情,不卑不亢,顯然是見過大場面的人物。

藍衫人目含威棱,射向顧雲中:“顧大侍衛是喚在下麽?”

這人竟認識我?顧雲中不由一怔。

一旁寧破釜眉頭一皺,喝道:“怎的?爺們做事,敢做不敢認麽?你娘的,有種上我們嚴府來撒野,這會兒裝孫子了?”

藍衫人聞言,臉色一沉,冷笑道:“我以為‘修羅刀’寧破釜是個百折不撓的剛直漢子,想不到卻是不問是非、狐假虎威之徒!”

寧破釜大怒,搶出,一掌拍出,“小鬼叫門”,擊向藍衫人小腹“氣海”穴。

但這一掌拍出,只見眼前藍影一晃,手腕寸關尺處一緊,半個身子頓麻了過去:這個“大膽妄為”的藍衫人,竟以“小擒拿手”扣拿住了寧破釜腕脈。

也不見那藍衫人如何動,只見藍衫人輕叱道:“去!”寧破釜身子頓如遭強力彈出一般,騰空倒飛出去,寧破釜在空中急使“千斤墜”的沉勁之功,落地時還是不自禁地向後退了三步,才始拿樁站住。

“刷”地一聲,老羞成怒的寧破釜,黑臉一紅,麻著臉叫道:“偷襲算不得真功夫。看刀!”

寧破釜“修羅刀”刀頭一抖一晃,發出“虎”的一聲厲嘯,刀風烈烈,掃向藍衫人腰間。

“渴驥奔泉”,這是“修羅刀”中的一招狠招。如果說刀是渴極的馬兒,那麽這渴極的馬兒,最想飲的,是人的熱血。

無論什麽人,若教這鐵刀之馬奔腰裏這麽一掃,都只有一刀兩截、命赴黃泉了。

然而寧破釜這一刀掃出,只見藍影兒一閃,刀已落了空。待藍影兒靜下來,寧破釜的刀,只落個把兒攥在手裏,整把刀被人家齊齊削下來,奪在手裏了。

藍衫人冷笑一聲:“如你這樣,也配使刀?”

藍衫人說話間,將手一折,寧破釜被他奪去的刀已被一折兩截。

那把聞名武林的“修羅刀”在藍衫人手裏,仿佛不是金鐵兵刃,而只是紙折木削的玩物。

見藍衫人露出這一手武功,“奪命腿王”顧雲中忽然想起了一個人:“‘碎金指’力,‘斷金掌刀’!敢情您老便是北六南七十三省刑衙馬步捕快公推的‘捕王’、刑部總捕頭韋爺?”

“捕王”韋爺,原名韋鍵,因每次破案捕兇出手都不凡,人稱“韋不凡”。在衙門與武林江湖積數十年,從未失手過。二十年前,不知何事,這位韋爺忽然掛冠而去,離開了京師。

想不到時隔二十年,在這當兒,這塊地上,忽然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