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騰躍龍門得真傳(第4/10頁)

經過兩日的思索,把吳顯的話前前後後都想過,深感有冒險一試的價值。於是,這一夜開始行動。

果然一如吳顯預料,事發之後,谷滄海被寺僧捕獲,由方丈弘經大師親自審問縱火燒毀房舍之故。

翌日清晨,審問在一間精舍內舉行,上首三個座位,當中弘經大師,左方是弘一大師,右座是弘力大師。

這三位大和尚都是六旬上下的人,瞧起來只有四五十歲,甚是年輕。

此外,在場的還有總知客正修禪師和膳堂監理德廣僧。

兩個和尚把谷滄海押入精舍之後,就悄然退出。

弘經大師緩緩道:“本座已查問過谷滄海你入寺經過,據他們報告說你在香積廚下服役,尚稱小心勤懇,從無差錯。昨夜忽然縱火,是何原故?”

這位少林寺方丈語氣和緩,甚是慈詳。谷滄海不但沒有輕視之心,反而十分敬佩,心想這才不愧是武林無不欽仰的名門大派首腦人物。

他誠敬之心露諸形色,恭容答道:“小子本來不敢頑劣無禮,若是能夠早一點參遏方丈大師,小子決計不敢如此妄為。”

右座的弘力大師眉頭微微一皺,雙眼射出嚴厲的光芒。但弘經大師已開口道:“這話怎說?你不妨慢慢地說來。”

谷滄海道:“小子不辭千裏而來,便是要投拜應真大師座下修習武功,誰知人寺許久,還沒有一點頭緒,連應真大師消息也聽不到。百般無奈之下,只好以這等下策驚動了方丈大師。”

弘經大師點點頭,顧視左右,道:“師弟有話要問,即可發言。”

弘力大師淩厲地望住谷滄海,冷冷道:“你年紀尚小,決不會自作主張到此學藝,是誰教你來的?”

谷滄海道:“是家慈所命,家慈說當今天下只有應真大師武功最強,為人仁俠正義,小子謹遵慈命,不辭關山之阻。”

弘力大師不再追問此事,原來他像吳顯一樣,以為谷滄海的母親雖是武林中人,但多年來與江湖脫了節,所以不知應真發生的醜聞。

他道:“昨夜縱火之計,是誰教唆你的?”

他不愧是老練之士。

谷滄海大感為難,心想若是撒謊的話,便是欺瞞尊長,若從實供出,又於吳顯不便。

他沉默片刻,緩緩道:“小子若是得知能渴見應真大師,便感激不盡。”

他話是向中座的弘經大師說的。

弘經大師正要答應,左座上的弘一大師洪聲道:“你在江湖上被許多武林豪雄追逐之事,本座已有所悉。你若是不清不白之人,休想渴見得到應真師叔,你還是先把隱情說出的好。”

谷滄海聽了這話倒不驚奇,立刻從身上掏出那錦囊,雙手呈上,道:“這就是霍大叔托小於收藏之物,據說那些關家堡、銀刀府、黑衣幫等人都想得到這個錦囊。那霍大叔與小於家中本是世交,這次霍大叔答應家慈把小子送到嵩山,卻不料半途被關家堡之人攔住,小子一點也不曉得這個錦囊有什麽關連。”

正修禪師上前接過錦囊送到座前,弘經大師擺擺手,他便捧囊侍立—側。

弘一問道:“你一直不曾拆開瞧看?”

谷滄海道:“沒有拆開看。”

弘力道:“為什麽不拆開瞧瞧?”

谷滄海道:“霍大叔信得過小子,托以人人唾涎之物,小子豈能有負他的期許?”

弘一道:“你是忠信之人,沒有私自拆看也罷。但目下為了一己之故,競把此物獻出,豈不仍有負霍軍所托?”

谷滄海定一定神,答道:“三位大師不是江湖上爭奪名利之人,小於信得過三位大師,也信得過少林寺這三個字,所以獻出此物,任得大師們裁奪。”

弘經等見他對答如流,口齒清晰,出言典雅得體,都對他生出另眼相看之感。弘一不再開口,弘力也不說話。

弘經大師尋思了一下,伸手取起那個錦囊,隨即又放回正修手上,緩緩道:“師弟們有何意見?”

弘一大師道:“此子不同凡響,須得送與師叔瞧瞧。”

弘力大師道:“這孩子不是大忠大義之士,就是極為奸惡狡詐之人,應師叔十年以來心灰意冷,不願與聞世事,因此敝座認為還是不讓他晉渴師叔的好。”

這兩人各執一詞,只等弘經作最後決定。

弘經沉吟良久,道:“應師叔乃是長輩,此事不該瞞他;正修,你先去遏見應大師,請他示知見是不見?”

正修把錦囊交還谷滄海,匆匆去了,沒好久便回轉來,道:“大師有渝,命谷滄海前往見面。”

弘經比個手勢,道:“谷滄海隨他去吧!”

谷滄海大喜,跟著正修走出精舍之外。也不知經過多少重殿堂院落,末後順著一道曲廓走去,到了一道月洞門前,正修禪師停步道:“孩子你且等一會兒;我先入內通報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