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淵深智海一少年(第2/9頁)

阿茸大驚道:“原來要到少林寺,我不讓你去。”

谷滄海訝道:“為什麽?”

阿鶯道:“你好好的一個人何苦去做和尚?”

谷滄海失笑道:“不是去做和尚,只是投師學藝。”

阿鶯道:“你還要哄我,少林寺的規矩是倘若不是入寺出家,許多絕藝都不許傳授。這是他們百年來的規矩。”

谷滄海道:“那兒有一位高僧,許多年前是家母的知交好友,我此去便是投拜他座下。”

這話若是自別人口中說出,阿鶯一定拿來取笑,但谷滄海似是與常人不同,說的話教她不敢向歪邪方面想。

當下道:“任憑你是皇帝老子,要學少林寺絕藝的話,須得剃度出家。他們這條規矩千百年來嚴格遵守,決不會為你一個人破壞。。

谷滄海呆了一陣,問道:“你這話可是當真?”

阿鶯道:“我常常聽大人們談說,絕不會假。”

谷滄海仰天想了半晌,說道:“若是規矩不能改變,我只好出家為僧了。”

阿鶯轉回身子,秀美如畫的面上盡是驚駭之色,叫道:“這如何使得?”

谷滄海凜然道:“父母之命,豈能違背,別說出家為僧,就算是入地獄也得去。

阿鶯想起他重義輕生,對霍軍況且如此,父母之命決不肯違背。心中又是敬佩,又是愁郁。

谷滄海又道:“佛門中許多大智大慧之人,他們尚且甘願出家,其中必有大理由,決計不是悲苦之事。”

阿鶯怔了一下,道:“這話很是,我卻從未想到過。”

兩人正在談說,阿鶯忽然驚道:“不好,敵人追到了。”

連忙催馬急馳,只見兩騎離他們只不過兩箭之遙,谷滄海回頭瞧看,隱隱見到這兩人皆是勁裝疾服的大漢,鞍邊掛著長兵器,此外背上都插著刀劍。

他們的騎術極佳,往往舍下大道,打荒野直線追截,刹時間已迫近不少。

谷滄海叫道:“不要慌,他們還遠著呢!”

原來他發覺阿鶯緊張得有點發抖,不知他何故如此膽小害怕,連忙大聲安慰她。

阿鶯果然鎮定許多,控馭之際大見從容自如,紅馬速度漸增,奔馳了七八裏路,又把敵人遠遠拋下。

谷滄海暗暗尋思脫身之計,眼見前面有好幾個村莊靠近路邊,這些村莊都是相隔不遠,當下有了一計,大聲問道:“這馬還能奔馳多遠?”

阿鶯答道:“未碰見你們之前已趕了不少路程,只怕要力竭啦!”

谷滄海道:“既是如此,終究要被敵人趕上,咱們何不學諸葛武侯擺個空城計?”

阿鶯毫無主意,應道:“你說怎樣便怎樣。”

谷滄海便著他向最末後的村莊馳去,入得村中,四下甚是寂靜,原來這刻村中之人大都下田去了。

他們跳落地上,谷滄海喜道:“現下正好無人瞧見,咱們快躲入這間屋中。”

阿鶯愁道:“馬呢?”

谷滄海道:“這匹馬最要緊,就系在門前的木樁上。”

阿鶯不知他葫蘆中賣什麽藥,依言系好匹馬,跟他奔入屋內。

只見此屋一明一暗,外面的明間左側便是灶,灶前放著一口大水缸。暗間中傳出翻動物件之聲,似是有人剛好人去找物。

谷滄海手指按在唇上,示意阿鶯不可做聲,接著回顧找尋匿藏之處,偏生此屋空空蕩蕩,沒處可躲。

谷滄海似乎也想不到如此倒黴,心中暗吃一驚。

此時外面已傳來蹄聲,阿鶯駭得面色如土。谷滄海按情度勢,已不能出去另覓他屋,又不能到暗問驚動本屋之人,大急之下,睜眼四看。

此時兩騎已急馳人村,一見紅馬系在屋前,齊齊勒住。

其中一個訝道:“奇怪了,難道那小丫頭不知厲害,竟敢下馬休息?”

此人聲音如破鑼,甚是沙啞刺耳。

另一個沉吟道:“若是別人便可能是誘敵之計,但這小丫頭能有多大氣候。我瞧八成故意系馬此間,人已逃到別處。”

這一個聲音尖銳,內勁極足。

他們對望一眼,齊齊縱落馬下,迅快沖人屋中。

只見一個村婦正在紮鞋底,見他們兇神惡煞地奔人,駭得跳了起來。

兩人四面一瞧,屋內一切盡收眼底,沒有可供藏匿之處。灶前的大小水缸隱隱得見木構浮在上面。

當下分出一人沖入暗間,這一個一手揪住村婦胸口,道:“有兩個娃兒躲在什麽地方?”

他聲如破鑼,相貌兇惡,只駭得那村婦直發抖,只會搖頭,不會答話。

另一個出來,說道:“後面沒有,她怎麽說?”

這大漢一松手,村婦跌倒地上,答道:“沒有,想必不假。”

說時一腳踢去,那村婦滾開老遠,哎喲哎喲地直叫。

聲音尖銳的喝道:“還敢鬼嚷,就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