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奇俠傳藝(第6/14頁)

“阿公,我是在心裏讀呀!”

“不行,要讀出聲來,讀錯了,我可以及時糾正你。你默讀,我怎知道你是讀還是心想什麽的?你別打算偷懶。”

墨明智心想:我怎麽會偷懶呵!我默讀,到時能背出來不行了麽?一定要讀出聲嗎?但阿公這麽說,他只好大聲一句句朗讀起來。

一炷香快點完了,於舒生問:“明兒,你讀熟了嗎?讀熟了過來背給我聽。”

“阿公,我讀熟啦!”

初時,於舒生以為墨明智從來沒讀過書,而且年齡已接近成年人了,理解力好,記性不一定好,一下教了他二十句,恐怕會背不出來。想不到墨明智居然一字不漏地背誦了出來,不禁暗暗點頭:看來這愣小子,記性不錯呵!怪不得他年紀輕輕,練得了一身出奇的好功夫。好,這次我多教他幾句,看看他能不能背誦出來。於是又教又講解,從“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一直教到,“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一共三十二句,比上次多了三分之一。沒想到墨明智也只是在一柱香的時刻內,又一字不漏地背誦了出來。

於舒生驚奇了,難道這愣小子有過目不忘的天才?還是他以前讀過了這本書?問:“明兒,你以前是不是念過了這本書?”

“沒有呀!阿公,我是第一次讀的。”

“哦!?那你怎麽能在一炷香時刻內背得出來的?”

“阿公,你不是要我在一炷香時刻內背嗎?背不出,你要打我的手板心哪!”

“不錯,不錯,你以前也沒聽人念過?”

“沒有。不過,像‘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句,我聽人說過,而且剛才阿公也說過‘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這句話呀。”

“那麽,你都記在心裏了。”

“是呀!”

“好!明兒,我現在教你一百句,你能不能背誦出來?”

“這——,阿公,你教吧,要是我背不出來,求阿公別打我的手板心。”

“那可不行,但我可以給你兩炷香的時刻,怎麽樣?”

墨明智想了一下:“好吧,阿公,我試試看。”

於舒生為了要看看墨明智有沒有過目不忘的天才,真的一下從“鶯花貓猶春光老”這一句教到“茫茫四海無人數,那個男兒是丈夫”,足足一百句。

出人意料之外,墨明智也是用一炷香的時間,全部將它背誦了出來。更叫人驚奇的是,於舒生叫他將書中的意思講解出來,墨明智竟然也是一字不漏地,將於舒生說過的話講了出來,甚至連於舒生在講解中咳了兩聲,也照樣咳了出來。於舒生驚奇得幾乎呆住了!他眼前這個愣小子到底是個什麽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投胎轉世,也不可能有這樣驚人的記憶力。三國時候,有位張松,能過目不忘,他不大相信,認為是誇大而已。現在,活生生的一個墨明智就站在眼前,他不能不相信天下間真有這麽樣的奇人了。

墨明智見他愕然不語,擔心地問:“阿公,我講錯了嗎?”

“沒錯,沒錯。嗨!明兒,想不到你是這麽一個奇才,這太好了!以後你學我寫的書,便可事半功倍了!”

墨明智心想:原來阿公教我讀書寫字,是要我讀他寫的書。那麽阿公這本書一定很好的了,忍不住問:“阿公,你那本是什麽書?”

“《十字要訣》。”

墨明智奇異了:《識字要訣》?這是一本什麽書的?認識字也有要訣的嗎?對了,大概我讀了阿公這本書,不論以後碰上什麽字,都會認識,不用再問人了。

於舒生又說:“明兒,我這本書,你只能用心默記,不能念出聲來,記熟了還要做,不然讀了也沒有用。”

墨明智更疑惑了:剛才讀書時要我讀出聲來,他寫的書卻要我用心默記,不能念出聲來,這是一本什麽書?難道阿公這本書是不能讓人聽到的?

於舒生繼續說:“好了!明兒,等你讀完了這三本書後再說吧,不然,你連字也認識不多,怎能讀我的書?”

“是,阿公。”

船從永州到了祁陽時,墨明智不但將一本《增廣賢文》背得滾瓜爛熟,連《千字文》天地玄黃和《百家姓》的趙錢孫李,也熟讀在心中了。這時,墨明智的肚中,已裝下了不少的字,先生背包的書,他可以自己讀了。

船出祁陽時,有一條快船,如箭般地駛來,從他們船邊一擦而過。墨明智聽到有一個頗為耳熟的聲音說:“風長老,不錯,是他們了!”墨明智不由一怔,暗想:這說話聲好熟,自己在哪裏聽過似的。他急忙住那條快船看去。可快船早已駛遠,只瞧見一個掌舵大漢的背影。這大漢,墨明智並不熟悉。墨明智也不在意,一心在想:阿公寫的書很重要的嗎?船也不知航行了多久,慢慢地停下來。驀然間,他聽到船家喝道:“你這老叫化,怎麽跑到船上來了?快下去,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