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奇俠傳藝(第5/14頁)

“到時,你可不能怨我。”

“阿公,你教我讀書寫字,是為我好,我怎會怨你的?”

“好,我們就這樣講定了。到時,你怨我也好,罵我也好,我可不願落得個為師惰之名。”

“阿公,怎麽叫為師惰的?”

“明兒,因為有這麽兩句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所以我不教則已,一教必嚴。”

“阿公,你嚴厲點才好。”

第二天,於舒生在街上買了三本書,一本是《百家姓》,一本是《千字文》,再有一本,便是《增廣賢文》。又買了一些筆墨紙張和一副圍棋,便到江邊雇請一條不大不小的船,向衡山出發了。

墨明智第一次坐船,也是第一次坐這麽一條在他看來最華麗的大船,艙板油得發亮,格子花窗,掛著綠色的綢窗簾,有臥室、前廳、後艙,他感到異常驚奇和新鮮。想不到江上的一條船,都這麽華麗,與他過去所住的茅屋,山洞,真是天淵之別。當他走進船艙對,幾乎嚇得他不敢亂動,說:“阿公!這條船好華麗呵!得花多少銀子?”

於舒生一笑:“明兒,錢財身外物,管它多少,當用便用,只要別亂花就行了!明兒,從今天起,你要開始讀書了。我先教你讀這本《增廣賢文》,它裏面有不少很好的格言,會教你如何為人處世,增長見識。”

“是,阿公。”

“我先教你讀二十個句子,你要記住。然後我給你一炷香的時刻,自己念,熟記,到了時刻,你要背給我聽,知道嗎?”

“知道。”

“好!”於舒生便攤開《增廣賢文》,從第一句“昔時賢文,誨語諄諄。”一直念到“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為止。念一句,解釋一句,又叫墨明智跟自己讀三遍,然後點燃了一支香插在桌上,說:“明兒,香點完了,你便要背給我聽。背不出,小心我打你的手板心。”

墨明智心裏感到有些發毛,問:“阿公!要是有些字我還認不得和不懂,怎麽辦?”

“你不認得或不懂,在一炷香的時刻內,可以走來問。”

“阿公!‘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無古不成今’我明白,但‘觀今宜鑒古’我就不大明白,而‘鑒’字是什麽意思的?”

“鑒者,鏡也。在這裏,不單是說一面鏡子,教人識別真偽,而是說觀察今天的事,往往應該以過去發生的事情作為警戒和教訓。比如在全州那個攔路打劫的強盜,他在酒樓上為你講話,似乎是仗義直言,為你打抱不平。其實他用心險惡,不但想謀奪你的錢財,還想要你的命。說起來這種事,這種人,在古代就不知有多少了!眾所周知的,莫過於三國時的曹操了,他挾天子而令諸侯,卻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漢朝,為了天下百姓,其實是為了自己,為了曹家而奪天下。這種人,比公開反對漢朝的人還來得更可怕。所以說‘觀今宜鑒古’,就是這個意思。明兒你今後交朋友,應多小心。正像這本書後面所說的:‘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現在你明白了吧?”

“噢!阿公,我明白了。”

“明兒,我再提醒你一下。古人的話,未必全都是好的,就是這本書,也有些話不對。比如‘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這句話就不對。還有,它以後又說什麽‘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這一句,更不對。”

墨明智問:“阿公,它怎麽不對了?”

“明兒,什麽命也時也,我就完全不信。這兩句話教人逆來順受,什麽也不用努力,只等命運安排,甚至一些險惡的人存心害你,殺你,你也聽之任之,認為這是自己命該如此,你信嗎?”

墨明智困惑了:“阿公,既然這本書不好,你為什麽還教我讀呢?”

“噢!明兒,怎麽能一好什麽都好,一壞什麽都壞的?一個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書也是這樣,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好的我們接受,壞的我們拋棄,可不能一竹篙打倒了一船人。再說,你讀這本書,首先可以認識字,而且這本書好多話都是好的,教你今後如何待人處事呵!”

“阿公,我知道啦!好的我聽,壞的我不聽?”

“對,對。不過,這本書你一定要背熟,要多問,學問學問,學就是要多問,才能學得好。千萬不能食古不化,囫圇吞棗。這就是我要說的。古人的話,未必全都是對的,不能全都聽信,要多問幾個為什麽,懂嗎?”

“阿公,我懂了。”

“好!你坐到那邊窗口的桌上好好地用心讀吧——呀!一支香已點完了。明兒,再點一支香,這支點完了,我就要你背給我聽了。”

“是!阿公。”

墨明智像個小學生似的,坐在窗口下一句句默讀起來。於舒生奇怪了:“明兒,你怎麽不讀的?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