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第二十五章 玉人何處曾弄簫(第3/8頁)

公孫蘭道:“龍老前輩怎不與他二人下山?”

龍僧道:“我因下山采藥,為了先治好溫義的內傷!”

公孫蘭驚道:“那位溫義受了什麽傷?”

龍僧輕嘆道:“師弟救回他時,費了三日的工夫才將他救醒,他醒轉後不善加保養,便急於找他的拜兄,這次回轉,雖是求我下山幫助,另方面卻是師弟看他病情已重,要我尋取藥物,給他治好。”

公孫蘭道:“可是他等不及龍老前輩,便又哀求虎老前輩再次下山!”

龍僧點頭道:“我出外采藥不及三日,溫義不顧自己的傷勢,苦苦求師弟下山尋找,師弟纏不過他,留函說先行一步,並把阮偉的面貌詳加說明,哪知我未上山,卻讓我先遇著你們,昆侖山脈廣圍數千裏,能夠突然遇見你們,莫非天數!”

公孫蘭暗道:“難怪偉弟記憶喪失,尚且不忘義弟其人,敢情他倆感情竟比親兄弟還要友愛!”

她心中不由更加敬愛阮偉,一片柔情蜜意牢牢系在阮偉身上。

龍僧又道:“據我想,他們見我沒有追去,一月內可能回轉,你們且在這廟後居住,等我師弟回來再說。”

此外並無他法,公孫蘭只得點頭。

殿堂後共有十三間磚瓦蓋的禪房,原來只有殿堂全部皆用金磚砌成,其後卻是普通的屋宇。

龍僧有意帶他倆從第一間開始參觀,那第一間禪房除雲床一張外,並無他物,卻見四周壁上畫有三個姿勢不同的佛像。

從第一間一直到第十二間,都畫著三個姿勢不同的佛像,唯佛像每間不一,姿勢也各各不同,算來共十二佛像,三十六種姿勢。

第十三間空無一物,四壁上寫滿墨水字,字跡陳舊,顯然已經甚久的年代,壁首寫道:“十二佛掌”。

一眼看去共三十六招,公孫蘭好奇道:“這三十六招可是十二間禪房內三十六佛像姿勢的釋文!”

龍僧微微頷首道:“這十二佛掌是五百年前,中原十二大高手所創,你倆無事,不妨看看,若想要學會,就看你們天資如何了!”

阮偉,公孫蘭見此絕學,便仔細看去,這一看去,但覺神妙無此,兩人心神頓時被吸住,再也舍不得離開。

龍僧悄悄離去,任他倆人潛心思研。

倆人天資皆是絕頂聰穎的人,阮偉腦無雜念,效果非比尋常,一月後便把那十二佛掌練得有聲有色。

公孫蘭功力不夠,無法練成阮偉那樣聲勢驚人,但她另走別徑,注重其巧妙的變化。

這樣一來,一種掌法在他倆人施來,路子一樣,味道卻完全不同,大有雙重陰陽兩行之勢。

這天阮偉自信練得差不多了,信步走出廟後,來到殿堂中,這時一看,那伴著文士金像的十二尊佛像,神態一一和十二禪房中所畫之像相同。

忽見文士像手指著面前供桌上,近前一看,見那供桌中央雕刻著數萬蠅頭小字,密密麻麻,不易辨認。

阮偉極盡目力看去,數萬字中一字也不識,原來都是天竺文字。

他看不懂,腦中想到十二佛掌,意趣一發,在殿堂中一招一式揮灑而出,但見他每招每式和禪房中的佛姿完全一樣。

三十六招施完,他圈身一轉穩穩站定,神定氣閑,好似未曾施過一套威猛無儔的掌法一般。

陡聞龍僧贊道:“不錯!不錯!”

阮偉轉首看去,見龍僧從廟外踏雪而入,帶進兩大袋幹糧吃食。阮偉想到月來吃喝不愁,皆是龍僧辛苦購來,心下感激萬分,走上前訥訥道:“老前輩辛苦了!”

說罷肩起兩袋食物,放在廟後,與公孫蘭同時走出。

龍僧笑道:“剛才見阮偉施練,火候已到七成,著實難得,想當年十二高手費盡數載的心智,一個月工夫便被你練成,這份速度,若無絕頂天資,莫可辦到。”

公孫蘭含羞道:“晚輩不知練得如何?請前輩指正。”

龍僧慈笑滿面道:“你練練看!練練看!”

公孫蘭微微一福,停了一會,擺定姿勢,於是十二佛掌,一招一式在她手中輕妙演出。

三十六招施完,不過盞茶時間,其速度之快,變招之巧勝過阮偉多矣,卻見龍僧笑道:“功夫已得四成,不錯了!”

阮偉疑道:“蘭姐練得比我好,為何只得四成功夫?”

龍僧道:“掌法首重力道的使用,招法尚在其次,你能抓著力道的變化,已得大成。你的蘭姐限於體質,只能抓著巧妙的招式變化,只屬小成。”

公孫蘭笑道:“偉弟,武功上我是再也趕不上你了。”

龍僧道:“那不一定,所謂柔能克剛,若練到極致繁復的招式變化亦可無敵於天下。”

公孫蘭道:“那麽武功,以何最佳?”

龍僧道:“倘若一人練到剛柔相濟相成,自是最好的了,但一人體能有限,剛柔皆能至於絕頂,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