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七章 馬騰虛空(第6/7頁)

“你們殺了我兄長,今後我們之間便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劉奉若是降你,豈不是不忠不孝不義之輩?”“將軍何用如此固執?”鄧禹還想勸。

“鄧軍師好意劉奉心領,梟城軍中擁有如軍師這般人物,我劉奉敗得心服,但絕不是不識大義大體之人,請軍師代我轉告劉秀,希望我家江山能光復昌盛到永遠!”劉奉說完一聲悲嘯,在鄧禹尚未來得及阻止之時,已一拳擊碎了自己的天靈蓋。

“將軍!”鄧禹大驚,一把扶住劉奉倒下的軀體。

劉奉的表情沒有痛苦,卻以虛弱得只有鄧禹才能聽到的聲音道:“我劉奉……一生……無愧……無愧……天地——”鄧禹一時怔住了,劉奉就死在他的懷中,他的心有著莫名的痛楚,就是因為劉奉最後一句話。

劉奉死了,但最後一句話卻有著無法抹殺的分量——他一生無愧於天地!

在忠、孝、義面前,劉奉選擇以死來維護自己忠、孝、義的氣節,這給鄧禹心靈的震撼之強是無法衡量的,也正因為這一句話,使得鄧禹成為東漢開國功臣之首,一生皆得劉秀帝業中最親信最得力的功臣。

帳中的其他梟城軍將領也為之震撼不已,中軍們卻傻眼了。

“將劉將軍的屍首厚葬於邯鄲城外,傳令不許傷害劉將軍的家人!”鄧禹悠然放下劉奉的屍體,吸了口氣,不無惋惜地吩咐道。

△△△△△△△△△

梟城軍以極快的速度清理了邯鄲城中的一切,並出榜安民,對於百姓在此城之中的損失也加以部分補償。

這些舉措立刻贏得了邯鄲城的民心,而眾敗軍降卒則交由趕回的馮異親自處理。

劉秀是在邯鄲城破之後的第五天才進城的,因其傷勢太過嚴重,不得不在城外休養五天,而讓馮異和寇恂、鄧禹三人將邯鄲城中一切安置妥當後,他入城也便更安全。

劉秀入城之時,已經可以騎馬,因其體質奇特,功力也恢復了四五成,傷勢雖未痊愈,卻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這幾日梟城軍在邯鄲城中的表現極佳,這使得邯鄲百姓對這個新入邯鄲的主人極為歡迎。

事實上,劉秀在北方的口碑本就極好。北方十幾路大小義軍之中,只有梟城軍的紀律最為嚴明,而且各種歷法使得轄區之內百姓皆能安居樂業,盜賊盡去,軍民互敬。

而梟城和巨鹿、信都三地之間的繁榮更是有目共睹,許多各地百姓在逃難之時首先想到的便是梟城。

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又有誰不希望擁有一個真心為百姓著想的明君?又有誰不希望這連年的戰亂早日停止,享受太平安寧呢?因此,劉秀的崛起使得北方百姓皆渴望成其子民。

梟城軍在邯鄲城中的表現也使邯鄲百姓疑慮盡消,是以百姓主動夾道歡迎,許多人更是欲一睹劉秀之風采。

由於各種關於劉秀的傳聞,使得人們對這個似乎無所不能、勇敢無敵的年輕霸主心儀向往。

有些人甚至開始關心劉秀是否娶妻生子,或是可能會娶幾位妻子……

劉秀身邊眾多高手雜在親衛之間以確保其絕對安全。

當然,這都是因為劉秀依然有重傷在身,若是平時,根本就沒必要在人群之中夾著高手相護。

鄧禹諸將親自將劉秀迎入城中。

邯鄲可謂是北方的重城,昔日趙都的遺風尚在,城高墻厚,護城河引清漳水,使得水深河寬,確實是一座堅城。因此,劉秀最先想要的便是得到邯鄲。

若有邯鄲,再得鄴城,便可借之為跳板進軍中原。當然,南端的青犢諸路義軍尚是阻礙。

進駐邯鄲,劉秀立刻收到吳漢的捷報,尤來軍大敗,吳漢斬殺尤來,使尤來軍大部分盡數降服。

劉秀大喜,在重新整合編排諸路降軍之後,此刻的兵力竟達三十萬之眾,而且這些天,每日都有人願意入伍,各路豪強紛紛投效,使得梟城軍迅速膨脹起來。

而此刻劉秀再不遲疑,立刻派寇恂、耿拿領兵五萬直擊高湖、重連,合黃河幫兩面夾擊,他要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將高湖與重連擊潰。

對於遲昭平一直在為他而戰,劉秀心中確實多了許多愧疚和感激。因此,他要盡快擊潰高湖、重連,使得黃河幫與梟城軍順利整合,那時他就可以讓遲昭平留在自己身邊,也正式迎娶這位風雲一時的江湖女強人。

遲昭平確對劉秀情深義重,這一點所有梟城軍的將領都清楚,也都敬佩,也只有這樣的女人才配得上劉秀,才能其成就帝業。

……

入主邯鄲,劉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會姬漠然。他知道此人是遲昭平的義父,更是一代奇人,因此,他第一件事便是拜會姬漠然,並讓其代自己正式提親。

然後,才是處理關於王郎的事,而在這之中,劉秀想到了白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