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王道心 第九章 面聖(第2/5頁)

走進奉天門後越過金水橋,到了對面的端門,又要再接受另一次的查問,這才能真的進發向皇城城墻,到達午門。

在午門受到第三次檢查後,三人要在門內側的衛室中等待,由禁衛先往宮殿通傳。

他們等待了大半個時辰。王守仁似乎早就預料了,在椅上閉目安坐,恍如入定。最難受的是荊裂,一來不喜歡身上衣服的拘束,二來實在對於見皇帝沒有很大興趣。

終於呼召傳來了。禁衛帶著三人進入皇城。

燕橫再度被眼前景色震撼。

他從未想過,世上存在這般巨大而壯麗的人造之物。

沿途目睹的每一座雄偉宮殿,都令燕橫驚嘆。它們按著巧妙的地理分布,各據方位,結合發出一股恢宏無比的氣勢,雖然只是一一沉靜地矗立,卻令燕橫深深感受所營造的王者之氣,與自然的深山大川又自不同。

——假如在這裏住下來練劍,不知道會有甚麽感覺呢?……

燕橫這麽想象起來,不禁微笑。他好想跟荊大哥談話,但之前王大人及禁衛都已千叮萬囑過,進入皇城之後不可再隨便互相交談,於是只好忍耐著。

他沿路一直在觀賞各宮殿和花園景色,甚是興奮,就像回到七年前那個少年的模樣。許多宮殿都半隱在內壁和園林樹木之後,令皇城看來無限深奧,怎麽走也走不到盡頭。

王守仁察覺他們進了午門後走了不久就左轉往西,看來並非前往正面的奉天殿。果然再走一段後,眼前出現一座大宮殿,上面牌匾寫著「武英殿」三字。

其實燕橫只是從遠方觀賞,若是容許他走得更近細看的話,會發現這南京皇城裏的各宮殿,許多已經開始腐朽失修。原來自從太宗皇帝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皇宮已無實際用途,到大約百年前開始疏於維修,許多宮室漸漸殘破。這當然也有減省國庫支出的原因。

但是唯獨這座西側的武英殿,由於內裏供奉著太祖及太宗皇帝的畫像,號稱「禦容殿」,又本來是天子齋戒祭祀的重地,因此仍然不斷修整如新。

而正德皇帝臨幸南京,自然亦以這武英殿為主理政務的宮殿了。

知道已經到達目的地,燕橫仰頭瞧著大殿雄壯的正門,同時隨著眾人走過金水橋,渡過繞殿而築的護城河。正門頂那三個端正厚重的大字,他看了心裏甚是喜歡,心想將來重建青城派的練武場,也要找人寫出同樣的牌匾。

過了今天,「破門六劍」被栽的罪名就正式洗脫。而燕橫回去後就要出發返青城山了。這次極可能是他跟荊大哥最後一次同行的旅程,能夠來訪這般雄偉的宮殿和都城,他感覺實在太有意思。

——今天看見的一切,我這一生都會記住。

他再次看著荊大哥,朝這人生的第一個旅伴歡欣微笑。

荊裂也回以笑容,但他不快的感受揮之不去,覺得自己就像一頭自願走進囚籠裏的野獸。

在近侍太監傳喚之下,王守仁與荊裂、燕橫一起進入武英門,通過白石欄杆的甬道,步入大殿。

武英殿內裏空間之高闊宏偉,每一片瓦石的華麗精致,令燕橫又再有一種身入異界的奇妙感。兩排如巨樹般的朱紅圓柱,自大殿前一直延伸到深處,高高撐起滿是金漆與色彩圖紋的大梁和頂棚天花。

殿柱之間又再排滿了提著刀矛的禁衛,密切地注視王守仁三人在面前經過。荊裂出於多年養成的反應,在殿中走著時都在向四面觀察打量,思考若是受到威脅自己可以往哪裏躲避逃生,怎樣走才會受到最少的圍攻;又估量著眼前禁衛的武力,自己能夠打倒多少個,對方哪些兵器最適合搶奪使用……

當然他並非真的有甚麽不軌圖謀,這只是出於他多年來在各地經歷無數生死培養的習性,每到任何一個陌生地方,都自然會這樣預先觀察。

即將要面見這片大地上最有權力的人,一般人無可避免也會顯得怯懦恐懼。但王守仁、荊裂和燕橫三人俱步履自然,腰身挺直,帶著自信地走進武英殿深處。

燕橫早已瞥見最後方的皇座,從正門遠看過去時,皇帝就像一個指頭那麽小,直至越來越近才瞧得更清楚。

三人被帶至皇座前大概三丈處就得停下。燕橫這時終於看清了當今大明天子的模樣。穿著錦袍的皇帝遠比他想象中年輕、瘦削和精悍。他早聞說正德皇帝喜愛武事,看這外型似乎傳聞不假,但在燕橫眼中,那張正在微笑的臉卻帶了三分輕浮,與真真正正的武者有點差距。

荊裂同時也在看皇帝的樣子,並且留意皇座前布著一大隊異常精悍的錦衣衛,神情極是警覺,腰間的繡春刀好像任何一刻都會拔出來;而較後的兩側各列著十名錦衣衛弩手,每五人一隊分前後兩排站立,成接連射擊的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