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仁者 第五章 臨城(第2/8頁)

義軍士兵聽見第二次鼓聲,知道就是一同攻城的信號,數以百計的雲梯馬上豎立,勾搭上各城門的墻頭,士兵喊殺著攀登而上!

那驚人的進攻兵數,令南昌守軍甚是驚愕,簡直好像看見一股由人體堆成的巨大浪濤,朝著墻頭掩襲上來!

南昌城早已預備大量落石沸油等等守城利器,此時急急向下投放,又不斷朝湧上來的敵人發射弓弩手銃。在箭矢、銃彈與重石橫飛之間,不停有義軍民兵慘叫著墮落或倒下。

但是這些反制的火力,無法完全竭止義軍向城墻卷上來的勢道。箭彈就如被那海量的兵群吸收了一樣。守軍心裏更是害怕。墻頭多處已有義軍攀上,開始爆發格鬥戰。

但守城方畢竟擁有居高臨下、可在墻頂結成陣式的優勢,面對個別登到墻頭前的敵人,一一以長矛和護盾陣抵禦,攻上的義軍民兵難以應付,往往雙腳還未登墻,已被長矛刺中墮下;也有滿是民兵的雲梯,被守軍整座向外推倒,數十人從高翻跌在墻下,死傷不少。

守軍憑城墻之利,一時抵住了幾倍數量的敵人進攻;但義軍眾民兵受了王大人的嚴格軍令,無一個敢退縮,仍是前仆後繼地攀登上去。面對這無數武裝簡陋卻勇氣驚人的民兵,南昌的將士不禁心驚。

——這些在鄉下種田放牛的,怎麽竟如此勇猛?……

義軍攻到城墻雖是行軍如電,但碰著這樣的守備力卻一時停滯下來了。以義軍之數量,這樣打下去總有可能攻破城墻防線,但這種消耗戰,不是王守仁所希望,因為接下來他們仍要與寧王主力決戰。

在正南方攻打廣潤門的義軍第一哨統領伍文定,所帶兵力最強,再加上泰和知縣李緝率第六哨近千五人部隊來助戰夾攻,兵員多達六千名。但他們碰上的同樣是對方最堅實的一支守軍,由主帥馮十七親自率領。

伍文定舉著戰刀站在陣中,於衛兵盾牌掩護下,激勵將士繼續向前。

這時伍文定部隊的第三波趕到,是由眾兵保護及拖拉而來的一座攻門沖車。上方的馮十七一看見,馬上指揮士兵集中向沖車發射火箭,想先一步將之焚燒。但大批提盾的民兵在車子四周及車上掩護,加上沖車本身就有鑲銅的護甲板再蒙以皮革,結果那座有如會行走的房屋似的大車,成功抵達了城門前。

操作沖車的廿多人,合力搖動車內吊掛的巨大撞棰,朝著城門中央一記接一記地猛轟!

馮十七即時指揮墻頭守軍,分一批士兵去下面城門內側幫忙,加強抵禦那沖車的撞擊。但同時伍文定軍隊攀登城墻的雲梯攻勢,並沒有半點放松下來,守軍要同時對抗一上一下雙重攻擊,防守力開始顯得薄弱。

「快派人向王府請援!」馮十七向負責奔走通信的士兵下令。城內寧王府邸仍留有一支中軍,用作隨時支援任何一方。

——而把對方大量守備主力吸引來廣潤門,才是王守仁真正的策略。在城墻東側的德勝門,因門外空曠且有斜坡,加上城墻所形成的角度,令上方守軍容易集中弓銃射殺攻門的敵人,地形上對攻城一方甚為不利。這設計本來就是要令敵人知難而退,迫使他們把兵力分配去打廣潤門或順化門,守軍則可在該兩門布重兵迎頭痛擊對手。因此這時守在德勝門的寧王軍力量,比其他城門都較薄弱。

然而一開戰後,德勝門的守軍發現,穿越黑暗殺來的攻城軍隊,格外浩大。

這就是王守仁出人意料的戰法。他共分配了三路義軍民兵到來德勝門攻堅,分別是第七哨新淦知縣李美所率二千人、第十哨吉安府通判談儲帶領千六人、與第十三哨撫州府通判皺琥及傅南喬的三千余人,共計近七千兵力,乃是各攻擊地點之最!

德勝門守軍拚命向下發射弓銃及投石,又用大量長叉推翻搭上來的雲梯,暫時壓制著義軍的大攻勢,同時他們派人分別去廣潤門及王府,同時通知主帥馮十七及宜春王:敵人調派了大軍進攻這邊,請快增援!

可是王府中軍的大批援兵已然出動去了救廣潤門,而且這正是馮十七將軍親自下令請求的,德勝門的通信兵,自然無法說服他們也分一支軍隊過來協助……

德勝門兩側城墻上的攻防戰極是熾烈,一時陷入膠著和消耗。城門外死傷的義軍民兵開始累積,一片哀號。

但三路義軍心裏只有王守仁的嚴厲軍令,無人敢退縮不前,仍排列著蜂擁登梯,或冒著危險用盾牌掩護同袍,弓弩手則盡力向上射箭反擊。

在德勝門附近獨有一支部隊,到此刻仍然按兵不動,只聚在城墻下結成盾傘陣自保。

他們所以沒有前進,是因為奉有王大人親頒的特殊命令,其他三哨義軍將士也都知曉,所以並未因為看見這而減損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