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仁者 第四章 王師(第4/5頁)

王守仁另一難題,就是手下將領裏有水戰經驗的人甚少。現在帶來這三人已是僅有曾經涉獵水戰的將軍,因此王守仁才把荊裂也帶來。雖然福建的援軍為他增加不少水戰指揮的人才,但仍未足以填補整支水師的空缺。

放眼望去,江上的戰船大多空有炮架、銃窗等設備,卻仍未置有武裝。這是因為義軍多由民間壯勇而非官軍組成,軍械並不充足,特別是銃炮弓弩等精良裝備,如今都要調往攻打南昌城,要等攻克之後才再調回來裝上戰船。

王守仁在這一戰裏資源人力皆甚緊絀,制肘處處,他只能珍惜和充份運用每一分力量,憑智慧去籌劃以解決困難。

所以他才要親身過來察看水師的狀況。眼下雖然還未攻陷南昌,王守仁的目光卻已放在整場戰役上。永遠為隨之而來的戰鬥作準備,才有資格稱為戰略家。

而他知道,與寧王的決戰,九成是在水上分出勝負。

這時有幾個漳州的水兵登上高台來。由於整船的工匠短缺,他們也要幫忙。水兵看見主帥李一寧在此,惶恐地向他敬禮。

「先向王都堂行禮!」李一寧斥喝說。

那幾個水兵這才知道眼前就是鼎鼎大名的王陽明,大為驚愕,頭垂得更低。

王守仁卻隨和地微笑揮揮手:「不必。去繼續做事。辛苦了。」

那句「辛苦了」,令水兵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們再敬了個禮,就匆匆走過去高台一角收拾工具。

這時荊裂卻離了王守仁身邊,走到那群水兵之間,拍拍他們肩頭,開始攀談起來。

那幾個水兵一聽荊裂說話,又再次感到驚訝,只因荊裂說的竟是家鄉話。荊裂是泉州人,說的與他們漳州話甚相近,水兵們有如他鄉遇故知,就與荊裂熱烈談起來,有說有笑。

王守仁看見荊裂與漳州兵如此融洽,大是滿意。這一點也在他計算之內:日後水戰裏,荊裂將甚吃重,而他與這些海滄戰兵是閩南同鄉,必更有助他指揮,事半功倍。

李一寧最初看見王大人身邊這個外表奇怪的男子,心裏本甚不喜歡。此刻發覺他原來也是福建人,立時有點改觀。

荊裂與水兵談了好一輪,說時又指指江上船舶,似乎是在詢問他們關於水軍戰備的事情,而他們亦一一詳細作答。最後

荊裂再次拍拍他們臂膀道別,才回到王守仁跟前。

「大人。」荊裂說:「我看這些漳州兵,對水戰之事都很熟悉,也有想法。」

王守仁發覺荊裂說時在直視自己眼睛,似在暗示他這話內有含義。王守仁才智冠絕,一聽之下稍加推敲,也就明白荊裂在說甚麽。

——沒錯!這正正就解決水軍指揮不足的困難了!

王守仁一想通了,馬上向李一寧吩咐:「在你麾下漳州兵裏,挑選大約兩百人,要最認識水戰,而且個性穩重可靠的,本身階級不拘。我授權你臨時拔擢他們為副統領,分配他們幫忙指揮漳州軍以外的各船隊。」

李一寧領命時,不禁又看看荊裂,深感這個男人確不簡單。

「李將軍。」荊裂這時向他說:「我方火器和弓弩、數量估計不及敵人水軍,若是正面交戰,恐怕不利。我看要戰勝對方,必得……」

荊裂說時,把左掌平攤開,在跟前緩緩滑行,就像一條船;右手伸出食、中兩指成鉤狀,向著左掌急急接近,然後用那兩指勾搭上掌側。

李一寧見了這模仿手勢,知道荊裂說的是甚麽戰法。

「以快勝大,以多勝強。」李一寧笑著說:「我早有準備了。看看。」

他指向江中一個方向。只見那邊聚集著一排排數以百計的細小快船。荊裂看見也笑了,朝李一寧舉起拇指。

王守仁看著他倆,心想此行視察目的已達。他要的不只是解決實際問題,也是要建立軍中這種信心與信任。

那是無價的武器。

——而同時在南昌城那邊,他則要把敵人這武器剝除。

萬銳一收到消息,雖然已果斷派遣大批士兵去撕走那些榜文,並下令全城街道百姓禁足,但已經太遲了。

那無數手抄的榜文,清早天亮就看見在南昌城裏多處墻壁上出現,顯然是有人半夜偷偷貼上的,而且完全避開了巡守士兵的耳目,神不知鬼不覺。

到守軍把榜文都清除,並且全城執行禁止外出的命令時,早已有無數城民看過那些內容,並在半個早上口耳相傳。

那榜文共有兩篇,皆以王守仁名義發布,一篇是向南昌城裏投降了寧王的江西三司官員示諭,文中表示體諒這些受死亡脅迫、臨難未取大義的官僚,指他們當時孤立無助,雖是貪生怕死而跟從叛逆,「揆之法理,固不容誅;推之人情,實為可憫」,勸喻他們趁如今王師臨城,去逆歸順,向攻城義軍開門自首,方可免於身死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