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光與影 第二章 跟蹤·潛伏(第3/9頁)

亦因為這特長,淩雨川才避過一劫。他在安徽並未如其他同門般像普通人隱伏,反而在當地江湖甚為活躍,很快成為薄有名氣的黑道打手。他此舉既是以日常鬥毆拼殺磨煉身手,也借助這道上的身分作掩飾——當然他在江湖上並非以真名行走,而是化名為「林阿水」。此外他在道上建立的關系和人手,亦大大幫助了搜集情報與監視的工作。

正因如此,當朝廷錦衣衛按著姜寧二提供的名單,大舉誅殺「首蛇道」耳目時,淩雨川預先得知風聲,反過來幹掉了錦衣衛的殺手並且逃亡。

而當錫曉巖背著重創的葉辰淵逃出武當山時,淩雨川就是他們在山腳幸運遇上的第一個人…….

旅途上悶極的錫曉巖,俯身從地上撿起一顆小石頭,在手中漫不經意地撫摸拋換,同時問淩雨川:「師弟,你想那姓顏的去臨江幹什麽?真會跟我們有關系嗎?」淩雨川聳聳肩:「很難說。但是他帶著這麽多人,一定有事情。至於是什麽,我們很快會知道。」

錫曉巖點點頭。淩雨川雖是他後輩兼部下,但江湖經歷豐富,錫曉巖相信他的判斷。

他們一夥人此刻所以走在這條路上,為的就是追蹤一個「舊相識」:在西安府曾經策劃圍攻武當掌門姚蓮舟、前「鎮西鏢行」主人顏清桐。

原來當日葉辰淵與錫曉巖在南京城錯失了衛東琉之後,對於尋找掌門的下落茫無頭緒。後來錫曉巖想到那次與巫紀洪的對話,當中透露了寧王府與武當被滅關系密切,於是與葉辰淵及「首蛇道」殘余同門轉移往南昌,打探王府的動靜,看看有否收獲。

就在南昌城內,他們卻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正是一直在逃的顏清桐,而且顯然正為寧王府辦事。

「此人無甚真材實學,但是在黑白二道及武林上人脈很廣。」淩雨川既是「首蛇道」探子,對顏清桐這個前心意門「內弟子」的背景亦略有所知。「寧王用他,必是在這些方面做事。」

錫曉巖又想到,當天巫紀洪提及過要接商承羽回寧王府;而假如姚掌門仍在生,世上最想要他性命的人,非這個前任副掌門、武當第一叛徒莫屬。

——商承羽若真在寧王府,說不定也會借助這姓顏的去打聽掌門下落……

於是淩雨川與同門暗中密切監視著顏清桐的舉動,直至三天前,發現顏清桐動身離開南昌,並且帶著大隊人馬,應該全都是寧王府的護衛。

——難道他真有什麽發現?

雖然有些渺茫,但這是錫曉巖等人此刻手上唯一的線索。錫曉巖跟葉辰淵商討後,決定出動跟蹤,由「首蛇道」弟子程元昌在前頭緊貼追蹤及留下標記,葉、錫、淩等人從後尾隨。

錫曉巖與淩雨川二人無言對視。他們彼此知道對方心裏在想什麽。這兩年來竭力尋找姚掌門下落,始終一無所獲,這次他們實在也不敢寄予厚望。

人往後看過去,只見葉副掌門已然走到一棵大樹下,在樹蔭底閉目打坐。兩人默默看著葉辰淵。副掌門那打坐姿態並不似入定的僧道,反倒令人感覺像沒有生命的死物。錫曉巖見了不禁露出淡淡的哀色。

——今天的葉副掌門,就像只剩下半個人一樣……

錫曉巖記起那夜在南京的暗街裏葉辰淵對他說的話:復興武當的希望,全系姚蓮舟一人之身。

葉辰淵說那話時,神情是如何地堅定不移。只有那樣的時刻,他那張如陰鬼的白臉,才再次展現從前的生命火焰。

可是已兩年了。錫曉巖有時會逃避去想,但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對尋找姚蓮舟的期望已是越漸黯淡。其他同伴的想法恐怕也一樣。

如今支撐著他們這些武當殘部的,也許就是葉辰淵的執念。

——假若副掌門有天不在,我們會變成怎樣?……我怎麽領著他們走下去?……錫曉巖的手裏發出一聲爆裂。他攤開來,掌心裏是裂成了兩半的石頭——剛才他一想到激動處,指掌不自覺發力把那小石頭握碎了。淩雨川從旁看見不禁呆住。

——錫師兄的功力真不是說笑……我們幸好還有他!

錫曉巖並未聽見淩雨川的心裏話,他只感到自己身為領袖的責任猶如千斤沉重。在武當山的時候,他從未想象過自己有天要肩起這樣的重責。

他把碎石丟棄,從掛在馬車旁的行囊裏掏出幹糧和水筒,走到葉辰淵跟前。

「副掌門,你整天沒吃過了。」錫曉巖把糧水遞給葉辰淵。「這樣下去對身體不好。」

葉辰淵搖頭推絕,只把竹筒接下來,拔開塞子呷了小小一口。

「待會我還要再『靜練』一次。吃進肚子的恐怕還是要吐出來,倒不如不吃。」

錫曉巖動容。這幾天旅途都是這樣:葉辰淵不願閑坐,堅持在車上作這種意象的鍛煉。為此他每天只在入黑落腳後才吃唯一的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