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狼行荊楚 第三章 蜂刺(第4/6頁)

經歷廬陵惡戰的童靜卻是氣定神閑,知道被圍攻的要訣是盡量移動變換位置,「迅蜂劍」隨身形步法展動,搶先沖向兩個阮氏無極門人,又是「半手一心」佯左打右,一人猝不及防,就被青城派「風火劍」的「破澤」削中大腿仆倒!

另一人發現童靜攻向自己的是虛招,正要搶擊,但那嬌小的白色身影已像魚般遊去。

震鳴的劍尖順著童靜腰步發勁直刺,另一名阮氏門人肩頭中招,單刀墮地。

只見童靜身劍合一,在眾敵之間穿梭出劍極為矯捷,劍技比在清蓮寺時大有進境。得到了那場生死苦鬥的可貴經驗,再經過大半年定下來潛心修練,童靜的劍法已然成形,漸漸顯露出令練飛虹也為之吸引的武學天份。

——甚至連那偷學得來的「追形截脈」,她也開始能夠做到應手而出的地步,只是準繩時機上她還沒有很大信心,出劍常常不自覺保留三分,截擊的威力跟正宗「武當形劍」仍有一段距離。

在場的都是武人,不似江湖黑道或軍人般習於圍攻,只是沖上來各有各打;有的小門派人物只不過來湊湊熱鬧,更無心與這厲害的小妖女交手,只在後面虛晃兵刃不願上前。結果二十余人圍打一個女孩,竟是陣形松散,童靜仗著身形嬌小靈巧,在敵陣中遊走出劍,眾人都摸不著她動向。

又一人慘叫跌去長槍,捂著血淋淋的左掌狼狽飛退。其他人更是心慌,只要聽到那「迅蜂劍」的鳴音稍為接近,就已被唬得停步舞刀招架,無人敢再搶近童靜七尺之內。

童靜揉合三大派而又自成一格的劍技,出手精巧莫測,那幼細劍尖有如準確無比的蜂刺,倏隱倏現,一個個大漢為之震懾。

童靜收劍稍息,劍刃鳴音驟止。她斜挽著那尖鋒細如銳針卻令眾多漢子膽寒的「迅蜂劍」,渾身散發著一股逼人英氣。好些武人這時竟不敢直視她,已渾忘今天乃是助官府來「剿賊」。

這時童靜感到左側一團氣息迫近來,瞥見正是全身衣衫滾得濕透的沈豐。他擅長鷹爪功的步法,奔在積水的地上只發出極細微聲音,已欺近到童靜側面,鐵爪直取她頭頸!

——然而童靜連前武當「褐蛇」波龍術王也對敵過,這等輕功怎不察覺?

沈豐適才知道這小妖女的虛擊花招甚厲害,於是這次加快主動出招。他的巨禽門武功,下盤是輕快靈活的鷹爪騰步,出手則是剛勁沉重的鶴拳,這招鐵爪夾帶劈掌擊出,把潮濕凝重的空氣也撕破!

然而此人跟童靜日夕練習的對手,實在差太遠了。

「你的劍,不用招架。」飛虹先生經常這樣對她說。「盡用你最大的長處吧。」

經過這些日子的修練,童靜深知自己目前最強之處何在:靈巧的身體控制,還有對時機的準確掌握。

她冷靜看著沈豐這爪掃來,就等對方出招已到了無法收回的界限,方才低頭矮身閃躲,順勢發劍,那顫鳴的「迅蜂劍」化作白虹,直取沈豐暴露的腋窩虛位!

童靜此劍自然不經思考擊出,勁貫劍尖。這道經過寒石子細心淬磨的刃鋒,即將貫入沈豐的胸肺——

另一柄劍從旁削來,架住了童靜的刺擊,碰上震動中的「迅蜂劍」,發出極尖的銳響,兩劍各自彈開!

沈豐還以為自己胸口已然中劍,頹然倒跌,下一刻才知道平安無事。

童靜收劍一看,橫裏殺出阻截的,又是那個龐天順。

兩次被這個湘龍派劍士看穿自己的劍招,童靜心中略有不快,但又隱隱有種「終於遇到個象樣的對手」的快意。

龐天順救了沈豐,卻未再出劍追擊,只將長穗古劍收在臂後,不擺架式輕松地瞧著童靜。先前他不加入戰團,就是不願倚多圍攻,此刻也先讓童靜收劍定下神來,以示要與她單挑。

「你們都先退開。」龐天順說時視線不離童靜。

在他身後的阮韶雄正按著右臂止血,被這後生小輩指揮,心裏本甚不忿,但這一戰他與弟子都失利受傷,再逞強只有更難看,只好嘆息點頭,示意弟子退後。

沈豐表面毫發無傷,但自知比阮韶雄敗得更慘——阮韶雄頂多只是廢掉右手,他則幾乎一劍喪命。他與兩個師弟俱臉色蒼白地站在一旁。

龐天順剛才從旁觀看出來,眼前這名少女的劍法雖未精純,但其中細微處卻顯露出非常驚人的才能,忍不住問:「姑娘師承何派?」

在童靜眼中,這個表情懶散的男子,算是敵陣中最禮貌的一個。她想了想就微笑回答:「四川,青城劍派。」

眾人早就聽聞,這「破門六劍」裏有人號稱是青城派弟子。天下皆知青城派早在前年末就被武當派所滅,因此認定這幹人只是假冒僭用青城名號,以壯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