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震關中 第六章 入關(第4/6頁)

左面那個滿臉胡須的精悍漢子率先拱手說:「看三位打扮,又同是趕去西安府,必然是武林同道了。」近距離再聽他聲音,更覺其運氣發聲渾厚充足,肯定修為不淺。

荊裂三人雖然把兵器用布囊掩藏,但衣飾打扮和氣度,也都暴露了武者的身份。

另一名漢子,右邊臉頰上有一大片赤色胎記。他瞧見荊裂的馬鞍旁,掛著大大一條船槳,眉頭不禁揚了一下。

「算是練過一點點吧。」荊裂朗笑回答。

那大胡子呆了一呆。荊裂的說話,雖不算冒犯,但卻欠了點武林的禮數。又看他垂在頭巾以下的那把辮子,看不出是何來路。

大胡子拱起手說:「在下乃山西心意門弟子戴魁,這位是我師弟李文瓊。未請教幾位?」

鼎鼎大名的心意門,乃當今「九大門派」之一,在中原弟子眾多,尤其在發源地山西省更是第一名門。看這兩人的從容氣度,又聲稱是從山西來,在門派內的地位必然不低。

荊裂也拱起拳頭。

「南海虎尊派,荊裂。」他說著,又向虎玲蘭揚一揚手:「這位是……」他想一想才說:「『影派』的虎玲蘭。」因為「陰流」的日本語發音難讀,他就索性將之草草譯成「影派」。

「南海虎尊派」跟「影派」這兩個門派名字,戴魁和李文瓊聽都沒有聽過,兩人沒甚反應,只是禮貌地點了點頭。

然後四人都把目光落在燕橫身上。

燕橫知道,青城派慘被武當滅門的恥辱,早已廣為傳揚。他在想,自報青城派的名號,會否被人輕蔑呢?可也總不成刻意隱藏自己的門派吧?這對死去的師長大大不敬。

於是他硬著頭皮拱手說:「青城派弟子,燕橫。」

那兩名心意門弟子,一聽「青城派」三字,表情又是驚訝,又是恭敬。兩人即時下了馬,向燕橫拱拳頓首。燕橫吃了一驚,也笨拙地下鞍,向兩人還禮。

「原來少俠是青城派的劍士!失敬!失敬!」戴魁忙說。

武林中的「九大派」,又稱作「六山三門」:「六山」為少林派、武當派、華山派、峨嵋派、青城派及崆峒派;「三門」則為八卦門、心意門及秘宗門。

「六山」顧名思義,門派傳人皆隱居深山的根據地,潛心修練武道;「三門」則武藝廣傳於世,甚至在各地衍生支系,故稱「門」而不稱派。「三門」的弟子,數目雖然遠比「六山」為眾,但一則不是集中一地,二則水準參差,不似「六山」的弟子般,在隔絕的山中專精修練,故在世人眼中,「三門」地位比之「六山」稍遜。

不過「三門」各在發祥地還是設有總本館,集合本門最精銳的弟子深造磨煉。像戴魁和李文瓊,就是山西祁縣心意門總館的人馬。三家總館的門人,武技水平可並不一定輸給「六山」的弟子。

「巴蜀無雙」青城劍派雖已消失,但原有的名堂和地位高於心意門,戴、李二人對燕橫仍然敬重有加。他們都也知道青城派被滅的事情,但初次見面自然不好細問,就沒有再怎麽詳細向燕橫打探。兩人只是奇怪:名門正派青城派的劍士,怎麽會跟兩個古怪的男女走在一塊兒?

「幾位到來關中,想必是為了……」戴魁猶疑了一下。「……那姓姚的事情……」他們既知燕橫是青城弟子,心裏早已肯定九成。

「當然。」荊裂說:「也許明天就上華山去看看。」

「不必了。」李文瓊嘆息說:「我倆乃是從潼關入來的,正好就途經華陰……從那兒已經聽到消息……」

「什麽消息?」燕橫焦急問。

「姚蓮舟以一人之力,挑翻了整個華山派。」戴魁雖然不是第一天知道此事,但述說時也感汗毛倒豎。「這已經是十幾天之前的事情。真不敢相信。」

燕橫聽了,全身一震。

「拳出少林,劍歸華山」。華山派的武林地位,比青城派還要高。

而武當掌門,一人一劍,把它徹底擊敗了。

燕橫完全無從想象,那是怎樣的一戰?武當掌門姚蓮舟的武功是何等境界?

他只肯定了一件事:自己跟武當派的差距,遠遠比自己所想象的還要大……當天站在青城派的墓場裏所深深感受的無力感,又再回來了。

荊裂的臉上卻現出興奮的神色。連這樣驚人的消息,也沒有撼動他的自信。

——面前那座山越是高聳,他攀登的欲望就越是強烈。

荊裂只恨,沒來得及上華山親眼看看那一戰。其中必定展現出許多兩派精妙的招術吧?

「兩位知不知道:姚蓮舟戰勝華山派後,是否已經離開關中呢?」荊裂問。

「這個倒沒有打聽出來。」李文瓊回答。「不過聽說,姚蓮舟下了華山,乃是往西而行。」

「不會是又順道去了找崆洞派吧?」戴魁苦笑。崆峒山就在西面鄰省甘肅,隴東平涼府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