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 間關百戰時(第4/10頁)

歸辛樹見統兵將官都集在袁承志身旁,三個起落,已奔到水總兵身邊,一把揪住他胸脯,提了起來。水總兵驚魂未定,哪想突然又遇到一個武功極高之人,給他抓住了,任憑如何猛力掙紮,總歸無用。歸辛樹喝道:“馬士英進貢的茯苓首烏丸,藏在哪裏?”水總兵道:“馬督撫嫌我們車多走得慢,另行派人送到京裏去了。”歸辛樹道:“此話當真?”水總兵道:“我身家性命都在你們手裏,何必說謊?”

歸辛樹心想看來此言不假,把他往地下一拋,喝道:“要是查到你胡言騙人,回來取你狗命。”轉頭對歸二娘道:“往前追。”歸二娘抱著孩子,心頭煩躁,單掌起處,把擋在面前的官兵打得東倒西歪,鼻青目腫,帶著三個徒弟,跟丈夫走了。

袁承志知道二師兄夫婦對自己心存芥蒂,只有默然不語。待五人去後,問水總兵道:“他們找甚麽藥丸?”水總兵被擒降敵,心亂意煩,神不守舍,一時想到家中是否會給皇帝下旨滿門抄斬,一時又想自己功名前程,從此付與流水。袁承志接連詢問,他答非所問,不知所雲,說了半天,袁承志才明白了個大概。

原來最近黃山深谷裏找到了一塊大茯苓,估計已在千年以上,湊巧浙東又有人掘到一個人形何首烏。這兩樣都是千載難逢的寶物。鳳陽總督馬士英得到訊息,差幕客一半強取、一半價購的買了來,命高手藥師制成了八十顆茯苓首烏丸,還配上了老山人參、珍珠粉末等珍貴藥材,單是藥材本錢就花了兩三萬銀子。這件事轟動了江南官場和醫行藥業。據古方所載,這藥丸實有起死回生的神效,體質虛弱的人,只服一丸便立刻見功。馬士英自己留下四十顆,以備此後四十年中每年服食一顆,余下四十顆便去進貢,盼崇禎再做四十年皇帝,年年升自己的官。

袁承志好容易聽得明白,心道:“那就是了,二師哥愛子有病,久治不愈,急著要這些藥丸。”

水總兵又道:“馬總督本想差我一並將寶藥送去北京,但後來嫌我們車多行得慢,又押著死囚不吉利,因此另差金陵永勝鏢局的董鏢頭護送赴京,獻給皇上。”至於馬總督自己留下四十顆之事,那是天大機密,連對他最得寵的姬妾也都不說,水總兵自然更不會知道。

袁承志一心盼望二師哥能奪到藥丸,救得孩子之命,忙問:“那鏢師走了幾天啦?”水總兵道:“啟程是在同一天,不過鏢局子只有十來個人,行道快得多,算來搶在我們之前,總有五六天路程了。”

這時孫仲壽、朱安國、倪浩、羅大千等袁部舊將紛紛過來相見。各人得脫大難,又見袁承志長大成人,一身武藝,今日這一戰雖是小試牛刀,亦已略有乃父當日雄風,無不驚喜交集。袁承志問起被捕緣由,孫仲壽約略說了。原來當日“山宗”舊友在聖峰嶂聚會,明兵突施襲擊,幸而大部人眾早已散走,只應松終於被害,孫仲壽等都告脫險,後來重又聚集。眾人在淮北魯南一帶會聚豪傑,預備大舉,哪知事機不密,上個月被鳳陽總督馬士英所破,首要人物一鼓成擒,械系赴京問斬。差幸天緣巧合,竟會在此處與袁承志相遇。

孫仲壽聽說袁承志和闖王頗有聯絡,說道:“公子,這裏又有盜幫,又有投降的大批官兵,他們對你都很敬服,正是難遇的良機。何不暫緩赴京,把這批人手好好整頓一下。”

袁承志喜道:“孫叔叔說得是,這一帶英雄豪傑很多,咱們索性大幹一場,找個地方會集群雄。”孫仲壽一拍大腿,道:“好極了,何不就在泰山?”袁承志道:“泰山相去不遠,再好也沒有了。”

當下收拾好鐵箱中散開的寶物,把漕運銀子取出二十萬兩,俵分給青竹幫與山東各寨群盜。褚紅柳也得了五千兩。再取出二十萬兩賞給投降的官兵,一時峽谷前後,歡聲如雷。

投降的軍官本來都是心情郁郁,分得大批銀兩,才精神為之一振。

只見青竹幫的兩名幫眾擡著一個擔架,將幫主程青竹擡將過來。袁承志見他臉上已現血色,喜道:“程幫主的傷勢好得很快啊,足見內功深厚。”程青竹道:“多謝公子,在下得知公子是袁督師的骨肉,實是歡喜之極。”說到這裏,聲音中竟微帶嗚咽。袁承志道:“程幫主當年識得先父嗎?”程青竹搖了搖頭,吩咐隨從在一只布囊中取出一卷手稿,交給袁承志,說道:“公子看了這個,便知端的。”

袁承志接過,只見封面上寫著“漩聲記”三個大字,又有“程本直撰”四字,右上角題著一副對聯:“一對癡心人,兩條潑膽漢。”心中不解,問道:“這位程本直程先生,跟程幫主是……”程青竹道:“那是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