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矯矯金蛇劍 翩翩美少年(第3/11頁)

袁承志沿途打聽,在黃河邊上遇到了小部闖軍。帶兵的首領聽說是來找闖王的,不敢怠慢,忙派人陪他到李自成軍中。

闖王聽得是神劍仙猿穆人清的弟子到來,雖在軍務倥傯之際,仍然親自接見。袁承志見他氣度威猛,神色和藹,甚是敬佩。闖王說他師父去了江南,想是穆人清在言語中對自己這愛徒頗為獎許,是以闖王對他甚加器重,言下頗有招攬之意。

袁承志聽得師父不在,登時忽忽不樂,再問起崔秋山,則是和穆人清同到江南蘇杭一帶籌措軍餉去了。袁承志說要去尋師,稟明師父之後,再來效力。闖王也不勉強,命制將軍李巖接待,又送了五十兩銀子作路費。袁承志謝過受了。

那李巖雖是闖軍中帶兵的將官,但身穿書生服色,談吐儒雅。原來他是前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本是舉人,因賑濟災民,得罪了縣官和富室,被誣陷入獄。有一位女俠仰慕他為人,率領災民攻破牢獄,救了他出來。那女俠愛穿紅衣,眾人叫她為紅娘子。李巖實逼處此,已非造反不可,便和紅娘子結成夫婦,投入闖王軍中,獻議均田免賦,善待百姓。闖王言聽計從,極為重用。闖軍本為饑民、叛卒所聚,造反只不過為求一飽,原無大志,所到之處,不免劫掠,因之人心不附,東西流竄,時勝時敗,始終難成氣候。自得李巖歸附,李自成整頓軍紀,嚴禁濫殺奸淫,登時軍勢大振。

李巖治軍嚴整,又編了許多歌兒,令人教小兒傳唱,四處流播。百姓正自饑不得食,官府又來拷打逼糧,一聽說“闖王來時不納糧”,自是人人擁戴。因此闖軍未到,有些城池已不攻自破。

李巖對袁崇煥向來敬仰,聽說袁督師的公子到來,相待盡禮,接入營中,請夫人紅娘子出見。那紅娘子英風爽朗,豪邁不讓須眉。三人言談投機,當真是一見如故。袁承志除武功一門之外,見識甚淺。李巖和紅娘子跟他縱談天下大勢,袁承志當真茅塞頓開。在李巖營中留了三日,直至闖軍要拔營北上,這才依依作別。

袁承志初出茅廬,對李巖的風儀為人,暗生模仿之心,過得潼關,便去買了一套書生衣巾,學著也作書生打扮,徑來江南尋訪師父。

江南地方富庶,雖然官吏一般的貪汙虐民,但眾百姓尚堪溫飽,比之秦晉饑民的苦況,卻是如在天堂了。

這日來到贛東玉山,吃過飯後,到碼頭去搭船東行,見江邊停了一艘大船,相問之下,說是上饒一個富商包了到浙江金華去辦貨的,袁承志便求附載。船老大貪著多得幾個船錢,和包船的富商龍德鄰商量。龍德鄰見他是個儒生,也就允了。

船老大正要拔篙開航,忽然碼頭上匆匆奔來一個少年,叫道:“船老大,我有急事要去衢州,請你行個方便,多搭我一人。”

袁承志聽這人聲音清脆悅耳,擡頭看時,不禁一呆,心想:“世上竟有如此美貌少年?”這人十八九歲年紀,穿一件石青色長衫,頭頂青巾上鑲著塊白玉,衣履精雅,背負包裹,皮色白膩,一張臉白裏透紅,俊秀異常。龍德鄰也見這少年服飾華貴,人才出眾,心生好感,命船老大放下跳板,把他接上船來。

那青衫少年一踏上船,那船便微微一沉,袁承志心下暗奇,瞧他身形瘦弱,不過百斤上下,但這船一沉之勢,卻似有兩百多斤重物壓上一般,他背上包裹不大,怎會如此沉重?那少年上船之後,船就開了。

那青衫少年走進中艙,與龍德鄰、袁承志見禮,自稱姓溫名青,因得知母親病重,是以趕著回去探望,他見了龍德鄰不以為意,一雙秀目,卻不住向袁承志打量,問道:“聽袁兄口音,好似不是本地人?”袁承志道:“小弟原籍廣東,從小在陜西居住,江南還是生平第一次來。”溫青問道:“袁兄去浙江有何貴幹?”袁承志道:“我是去探訪一個朋友。”

正說到這裏,忽然兩艘小船運櫓如飛,從坐船兩旁搶了過去。溫青眼睛盯著小船,直望著兩船轉了一個彎,被前面的山崖擋住,這才不看。

吃中飯時,龍德鄰很是好客,邀請兩人同吃。袁承志一餐要吃三大碗,雞魚蔬菜都吃了不少,溫青卻只吃一碗,甚是秀氣文雅。

剛吃過飯,只聽得水聲響動,又是兩艘小船搶過船旁。一艘小船船頭站著一名大漢,望著大船狠狠的瞪了幾眼。溫青秀眉一豎,滿臉怒色。袁承志心感奇怪:“他為甚麽見了這兩艘小船生氣?”溫青似乎察覺到了,微微一笑,臉色登轉柔和,接過船夥泡上來的一杯茶,啜了一口,似嫌茶葉粗澀,皺了眉頭,把茶杯放在桌上。

到了傍晚,船在一個市鎮邊停泊了。袁承志想上岸遊覽,龍德鄰不肯離開貨物,邀溫青時,他嘴唇一扁,神態輕蔑,說道:“這種荒野地方,有甚麽可玩的?”似是譏他沒見過世面。袁承志覺這少年驕氣迫人,卻也不以為忤。他見江南山溫水軟,景色秀麗,與華山的雄奇險峻全然不同,一路上從不肯錯過了遊覽的機緣,當下上岸四下閑逛,喝了幾杯酒,買了幾斤枇杷回船,想請龍德鄰和溫青吃時,見兩人都已睡了,便也解衣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