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安天之行(第10/10頁)

燕王指點錦衣衛所:“錦衣衛滿打滿算,不過三千來人,加上事發倉促,召集者不會超過兩千。京城守軍十五萬,城外龍驤、虎賁兩營各有五萬,城內禁軍也有五萬,倘若合軍一處,摧破錦衣衛當如泰山壓卵。不過,老三好高騖遠,區區錦衣衛不在他眼裏,當前應是分兵把守各處,一舉控制京城。”他指點地圖,道衍取出炭筆,圈出街衢要害,標出三十余處。

樂之揚不懂軍事,看得一頭霧水,又擔憂朱微的安危,心急如焚,不由踱來踱去,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殊不知謀定而後戰,燕王慣經戰陣,深知此理,是以心無旁騖,一面端詳地圖,一面屈指計算:“除掉禁城守軍,圍攻錦衣衛的兵馬不會超過六千。”

道衍道:“晉王庸碌,但有沖大師輔佐。那和尚狡黠善謀,發現受阻,一定派兵馳援。”

燕王默然點頭,朱高熾插嘴道:“晉王會調集城外守軍麽?”

“不會。”道衍滿有把握,“但凡謀逆,最忌引入外軍,人多心亂,必成敗局。依我看,晉王一定先內後外、先近後遠,今晚封閉城門,肅清城內異己,等到天亮,大局已定,再派使節出城,更換兩營大將。”

樂之揚按捺不住,沖口問道:“你們有多少人?”聲量甚大,眾人注目望來。燕王和道衍對望一眼,說道:“五百人。”

“五百人?”樂之揚傻了眼。

“我的三衛,都在北平。”燕王說到這兒,微微嘆氣。

其時大明諸王,均有三衛親兵,一衛千人。鎮邊藩王,如晉、燕、寧親兵較多,寧王朵顏三衛,足有精騎萬人,內地諸王親兵較少,可也暗養私兵,名為一衛千人,兩千三千也是常事。不過藩王進京朝聖,三衛不能隨行,只能留在封地,諸王無兵可用,造起反來也有心無力。

道衍看出樂之揚心思,說道:“你別小看這五百人,均是百裏挑一的精兵。自古兵不在多,善而用之即可。”

樂之揚將信將疑:“那五百人在哪兒?”燕王道:“就在這兒。”

“這兒?”樂之揚越發詫異。

“不錯!”道衍點頭,“晉王之亂,本在意料之中,王爺早有防範。”

樂之揚驚訝道:“是麽?”

“還記得秦淮河上麽?”道衍說道,“那時王爺料到晉王圖謀不軌,推算時日,若要作亂,就在這數日之間。可惜王爺受到猜疑,無法面聖稟告此事,唯有暗中籌備、以防萬一。今早王爺假意出城,做出返回北平的架勢,麻痹晉王的耳目。其後返回京城、蓄積兵馬,晉王若有異動,當可出其不意,給他致命一擊……”說到這兒,頗有遺憾,“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沒料到晉王釜底抽薪,將皇族一網打盡,更掌握了京城的禁軍。”

“是啊。”樂之揚憂心如焚,“禁軍太多,我們人太少,打起來沒有勝算……”

“那也未必。”燕王接口說道,“禁軍人多,但要控制全城,須得分散布防,圍攻錦衣衛人數不會超過一萬。我專而敵分,並非全無勝算,如今先解錦衣衛之圍,合軍一處,約有三千之眾,有了這三千人馬,我就能跟老三好好地鬥一陣。”說著豪氣頓生、神采飛揚,這神情樂之揚似曾相識,一轉念頭,想起不久之前,朱元璋也曾如此。這兩人不愧是父子,性情想似,遇強越強,越是身處困境,越是氣勢高昂。

這時邱福入內,大聲道:“王爺,人馬備妥,何時出擊,還望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