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少小相逢客 何人知玉聲(第4/11頁)

眼見無幸,猛聽得一聲怒吼,有一人從來路如飛撲來,一劍便將五名番僧逼退,一名番僧稍慢一點,胸口已經著劍斃命。

唐寧正支持不住,一見來人,立即精神大振。有四名番僧圍攻那人,對付唐寧的便只二人,唐寧雖受傷不輕,但手中劍利,生死危急之下,將自身潛能激發,一手白雲劍法使發了,逼得兩名番僧急急後退,手中鐃鈸已為簫劍削得不成形狀。

那來人一身道袍,五十開外,怒目圓睜,須髯劍立,怒吼聲中已將兩名番僧刺死,另兩名邊打邊逃。

關卡中沖來兩名番僧,這兩名番僧年紀已老,從來勢看內功遠在這小一些的番僧之上。

道人見狀,加緊兩劍,將面前兩名番僧刺死,迎前抵住兩名老僧。

唐寧渾身浴血,猶自奮戰。那兩名番僧見他傷口流血不斷,只兩邊纏鬥,不與他正面交鋒,存心使他失血過多,不戰自敗。那道人被兩名老僧纏住,雖然略占上風,一時也抽不出手援救唐寧。那兩名老僧會講漢話,更認得那道人,相互邊打邊罵,原來是夙敵。

雙方勢均力敵,若唐寧先支持不住,自然是番僧勝,若那道人先一步解決那兩名老僧,余下兩名小僧自然跑不脫。

關卡中吐蕃兵出動十幾名前來增援,若放在平常,莫說那道人,便是唐寧,也不在乎十幾名尋常兵士。但如今雙方勢均力敵之時,多上一兩人便能左右勝負,何況那道人此時已經棄劍正與兩名老僧對掌比拼內力,便是一個小兒也能制他性命。唐寧眼見危急,只想盡快將面前兩名番僧搶先解決。那兩名番僧見形勢有利,更加采用拖延戰術,唐寧急躁冒進,反而更遭重創,右臂被鐃鈸掃過,使劍不便。

此時形勢更加危急,那十幾名吐蕃兵已沖上前來,一名兵士舉槍直刺那道人後背。那道人正與兩名老僧比拼內功,性命相搏之時,所有內力都集於手掌,後背門戶大開。

眼見長槍及背,唐寧大吼一聲,奮起最後之力,飛身撲向那兵士,一劍將他從頭向下劈成兩半。

兩名番僧見唐寧不顧自身去救那道人,雙雙發力將已被唐寧削破的鐃鈸砸向他後背後腦,滿擬將他砸個腦袋開花,卻見打橫裏一鞭掃來,將四只破鐃鈸打落在地。

兩名番僧急忙回頭,劈面便只看見白花花的一片打來,一名番僧登時滿臉開花,立時氣絕。另一名番僧僥幸看清是柄拂塵,當胸便挨一掌,也是一聲未吭便嗚呼哀哉。

兩名老僧正與那道人對掌,卻見對頭來了援兵,將吐蕃兵打得死傷無幾,心下一慌,便有脫逃之意。內力生死相拼之時,哪能松懈?那兩名老僧心只一慌,內力便接不上,登時被那道人的內力真氣攻破心脈,氣絕而亡。

那道人哈哈大笑,俯身拾起長劍,掉轉身準備向救援之人道謝。哪知一轉身,立刻臉色大變,大叫一聲掉頭便跑。那關卡中吐蕃兵不知死活,還要阻攔,那道人手起劍落,將幾名兵丁刺死,一溜煙去了。

唐寧渾身著傷,傷口如火燎一般疼痛,強自忍著,額頭上汗如黃豆大小,不絕滾落,見來救援的卻是華陽道人與韋玉箏。

華陽道人雖然性情急躁,究竟是女人家心軟,見唐寧受傷甚重,忙為他草草包紮。韋玉箏上來幫忙,她做事極認真,先要將傷口擦凈,再敷了藥細細綁好,等她包完一個傷口,華陽道人已將唐寧身上十幾處傷口紮好了。華陽道人見韋玉箏慢條斯理,笑道:“大小姐,繡花呢?也不看這是什麽地方。”

韋玉箏紅了臉,訕訕得不敢答話。華陽道人將唐寧三下五除二紮好,韋玉箏止不住噗嗤笑出來,原來華陽道人在唐寧身上十字八道綁了許多布條,看上去十分滑稽。

華陽道人瞪韋玉箏一眼,自己也不覺笑出聲來。唐寧低頭一看,也是哈哈一笑,但一笑便牽扯傷口疼痛,忙忍住了笑,當先走過關卡。那些吐蕃兵學乖了,再不敢阻攔。

唐寧所受皆是外傷,失血雖多,卻無大礙,只是這副模樣,自然無法混進天水城,便在城外尋一戶漢人農家借住,再將傷口好好包紮,說是借住,其實哪有住處,只搬些草鋪在地上。這裏被吐蕃占後,吐蕃官吏不懂農桑,只知放牧,天水一帶良田全改成牧場,那農戶生計自然十分清苦,心懷大唐,才冒死容留唐寧等人。

次日還欲到秦州一行,華陽道人阻道:“唐師侄,你身上傷未好,吐蕃人又有了防備,不宜再西行了。”

唐寧也只好作罷,便沿渭水向東,到底心中有愧,還是翻山越嶺將大震關一帶吐蕃軍營位置規模草繪成圖。一路上吐蕃兵防衛戒備甚嚴,唐寧等只有向南繞山上通過。

自五月中離開鳳翔,也有一月有余,只將隴南及大震關一帶軍情查明,到了鳳翔李愬軍中,唐寧深表歉意,稱道有辱使命。原來李愬調任鳳翔隴右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