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回到寂寞的書房裏(第6/9頁)

無論照片和便條是否一如家父所言,出自“哼哈二才”之手,其目的顯而易見。一方面,這是在撥草尋蛇;等待並觀察我們父子的反應,且據之以判斷我們和高陽、紅蓮乃至那些行蹤詭秘的老者究竟有無共謀?涉入多深?所知又有多少?另一方面,這也是在打草驚蛇,意思毋寧是說:不論你們有無共謀、涉入多深、所知又有多少,一切到此為止。家父要把高陽的遺書遺稿付之一炬,恐怕也是著眼於此。

“漫說你不及高陽於萬一,”家父繼續說著,一面回身又像切肉丁似的在鍵盤上剁剁剁剁了一陣:“就算高陽再世又如何?一個讀書人怎麽跟那種牛鬼蛇神較量?更何況你的書也沒讀得怎麽樣!”

“這就未免太瞧不起人了—”

“你方才說起‘白邪譜’上的莫人傑和陳光甫,兩個人你都說錯了。”

一如一九五七年六月出現的第一和第二條“備考档”文字,電腦屏幕上又出現了標示著“備11”和“備12”的資料。“備11”是這麽寫的:“張永德對曰:‘愛能等素無大功,忝冒節鉞,望敵先逃,死未塞責。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軍法不立,雖有熊羆之士、百萬之眾,安得而用之?’世宗擲枕於地,大呼稱善。即收愛能等軍吏以上七十余人,責而斬之。□□愛能實非人傑之助,世宗高壽死,豈其所願哉?”

“備12”則是這麽寫的:

“日軍侵占香港,迫市民用‘軍用票’,停止使用香港匯豐銀行所發行鈔票,原有港幣形同廢紙。周氏紙廠委代表陳光甫四出收之,聚為造紙原料,計噸許。日本投降,匯豐復業……”

家父之所以未曾將這兩條歸档,其實亦另有緣故。在“備11”裏,原文本來應植入後漢和後周的戰史之中,說的是後周大將樊愛能在後漢主劉崇借契丹兵大舉南侵之初,即棄甲曳兵,引眾潰逃,甚至剽掠輜重、驚走役徒,致使後周方面損失慘重。後周世宗柴榮遂借張永德諫勸之言祭出軍令狀,殺了樊愛能。

可疑的仍舊是“□□”二字之後的幾句話。尤其是“世宗高壽死”,既與上下文不合,亦與史實不符—周世宗英年早逝,其“氣局恢闊、規模宏遠,有唐太宗之風”,可稱五代帝王裏的翹楚。而天年不假、偉業中殂,也是讀史者皆知的,怎麽能說他“高壽”呢?正因這一疑,家父把這三句多讀了幾遍,忽地發現第一句中亦藏有機關:“愛能”雖是後周名將樊愛能的名字,卻因聯讀起底下的“非……之助”字而令人想起“愛莫能助”的成語。一旦這個成語浮閃腦際,“人傑”二字與“莫”字便串了起來。以家父早年入幫的資歷,自然風聞過項迪豪挾巨資向莫人傑勒求拳譜的江湖傳言—以之而重讀“愛能實非人傑之助”,非但立刻想到莫人傑,還會接著憶起民國三十四年發生在杭州商會會館中的一宗血案:年僅十六歲的莫家拳少宗師被一無名刺客三槍打死在一間待客小廳的沙發椅上。這條新聞當時轟動大江南北,有謂老漕幫向與經營海運的項氏不睦,故派槍手先殺人、嫁禍,好讓項氏難堪。也有人以為是飄花門孫少華怕項迪豪一旦得著拳譜,便將一報昔年當街折辱之仇。甚至還有人說:莫人傑是詐死,目的在於乘機賴掉項迪豪為一覽拳譜而替他清償的一屁股爛債。更有人懷疑:項、莫二家早就勾串好了,什麽債務、拳譜,都是表面文章,其實不過是找個家下傭作代死,目的反而是於案發之後鼓唆報刊雜志之好事者添油加醋,捏造出對老漕幫和飄花門極不利的傳言—事實俱在,莫人傑一案果爾在極短時間之內挑撥得孫少華憤激而死,老漕幫聲譽暴跌。

“這一條是一九六三年十月中竄進來的,”家父接著湊臉近前,道,“當時爆出個沸沸揚揚的‘周鴻慶事件’—你還小,大概不知道罷?”

我不吭聲。因為我還沒打定主意要不要告訴他,其實我非但知道“周鴻慶事件”,也在《食德與畫品》這本書裏讀到過:杭州湖墅旺族莫用過一任主廚,叫周鴻慶,拿手的名菜叫“紅煨清凍鴨”。周鴻慶聲震一時之際,還有知名畫家給畫過一幅長寬各約數丈的巨幅群鴨彩繪,題上“冰肌玉骨香無汗/水暖春江鳥不知”的七言詩句,“江鳥”二字巧嵌其中,寓一“鴻”字,傳為美談。這人日後如何,我卻不得而知,因為我在讀到這個段落上的時候,頗為書中形容那巨幅彩繪的工具—“帚筆”—所吸引,一翻檢附注,說“帚筆”須具備相當程度內功且功力必精湛異常者方可運行,“近世唯滬上方公鳳梧一人能之而已”。當下轉了興趣,便去尋覓那和方鳳梧有關的書,就是《神醫妙畫方鳳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