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歸國(第3/6頁)



  說話間就見對岸有一人一騎疾馳而來,騎手勒馬在河邊站定,眾人仔細一看,隱約認出是是少林蘇家第一羅毅。雲襄隔河遙問:“追兵還有多遠?”

  羅毅遙遙答道:“離這裏已不足四十裏!”

  “再探!”雲襄話音剛落,羅毅立刻縱馬飛奔而去。

  趙文虎見狀恍然醒悟道:“難怪昨夜不見了羅毅和他那幾個光頭師侄,原來公子早已有心在此打一次草谷。”

  “打草谷”原來是牧人秋季圍獵的統稱,後被瓦刺人引申為入關搶劫。新軍營深入帝國後,也靠搶劫瓦刺部落解決給養,因此也將搶劫瓦刺部落稱為“打草谷”,不過將瓦刺追兵作為“打草谷”的目標,這卻還是第一次。

  雲襄笑著點點頭,揮手下令:“大家退到草甸中準備,聽我號令出擊。”

  經過戰火洗禮的新軍營,早已是一支令行禁止的鐵軍,立刻退到坡上的草甸中,人馬伏低,靜等號令。三千多兵馬,不聞半點喧囂。

  雲襄伏在坡頂的草叢中,靜等追兵的到來,沒多久就見羅毅與幾名武僧縱馬而回,從河灘淺水出涉水而過。在雲襄的招手示意下,紛紛縱馬來到他跟前。

  羅毅翻身下馬,將馬韁交給身後的武器,抹著滿臉汗珠伏到雲襄身旁,匆匆道:“瓦刺人離這裏大約還有十余裏之遙,人數大約兩萬五,全是輕騎兵。”

  雲襄點點頭,他已經看到地平線盡頭湧動的騎手,如滾滾洪流般蔓延而來,耳邊似乎已能聽到那隆隆的蹄聲,如戰鼓般擊在荒涼寂靜的大草原上。

  “來了?”武勝文爬到雲襄旁邊,悄然問。他的眼中閃爍著仇恨的火焰,似乎又想起了鎮西軍的潰敗和父親的慘死。

  雲襄點點頭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兩萬多名瓦剌騎兵來到小河對岸,在一陣混亂之後,瓦剌人發現只有一處淺灘有新軍營渡河留下的痕跡,幾名遊騎分別往上下遊尋找渡河的地方,其余人開始陸續從齊腰深的急流中渡河。由於水流湍急,騎兵渡河的速度十分緩慢,兩萬多人照這速度,恐怕得花上大半天。

  瓦剌人似乎沒耐心等下去,分出兩隊各五千人分別往上下遊尋找新的渡河地點。剩下的兵將在主帥催促下,紛紛加快了渡河的速度。經過長途跋涉後再勉強渡河,瓦剌騎兵過河後都是精疲力竭,紛紛脫下濕衣晾在地上,等著後續人馬陸續過河。

  見過河的兵馬已過千,武勝文忍不住小聲催促道:“差不多可以動手了吧?”雲襄神情不變,嘴裏叼著一根草莖悠然道:“再等等,不著急。好不容易遇到這處福地,這次打草谷定要滿載而歸。”

  就見過河的瓦剌人越來越多,眼看差不多有三千人馬時,雲襄終於舉起了手中的長劍,數百名弓箭手立刻匍匐到坡頂,張弓指向了草坡下衣甲不整的瓦剌人。雲襄長劍一指,數百只箭鏃帶著刺耳的銳嘯,蝗蟲般飛翔毫無戒備的瓦剌人。

  聚成一堆的人叢中響起刺耳的慘呼,數百只箭鏃幾乎箭無虛發,弓箭手從容搭箭再射,七八輪箭雨過後,瓦剌三千兵馬已大半倒地,剩下的紛紛四下逃開,往遠處躲避突然飛來的箭鏃。只有少數瓦剌人勉強張弓還擊,三千兵馬未經接戰就已潰不成軍。小河對岸的瓦剌人見狀不敢再渡河,因為一旦下水,就會成為箭手的活靶子。

  雲襄見瓦剌人隊形已亂,勇氣盡失,立刻一躍而起,翻身騎上伏地而臥的戰馬,一提馬韁,戰馬嘶叫著站起身來,雲襄舉劍高叫:“跟我沖!”說著縱馬率先沖下草坡。武勝文與羅毅怕他有失,連忙縱馬追到他身旁,三人並駕齊驅,揮兵沖向四下逃散的瓦剌人。

  兩千多名蓄勢待發的新軍營將士,緊跟在三人身後從草坡上縱馬呼嘯而下,高聲呐喊著撲向衣甲不整的瓦剌人。根本沒料到新軍營以三千殘兵竟敢回師反擊,瓦剌人完全沒有準備,稍作抵擋就已潰不成軍,四下逃散,戰鬥很快成為一邊倒的屠殺。小河對岸的瓦剌人急得哇哇大叫,卻根本幫不上忙,無奈之下朗多只得令箭手亂箭齊射,不再理會自己人的死活。

  從河對岸射來的箭鏃雖然沒有多大準頭,但對新軍營將士依舊是個不小的威脅。長孫崇源手打,有不少將士中箭落馬,雲襄見狀連忙揮劍示意騎兵暫退,而草坡上的箭手則手執盾牌開始打掃戰場。瓦剌人隨身攜帶的幹糧、烈酒、肉幹,以及失去主人的戰馬,都成了新軍營的戰利品。

  “瓦剌人從上遊過河了!”遠處突然傳來一名遊騎的高呼,那是負責監視上遊瓦剌人的少林武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