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俠蕭秋水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哈哈!你提到‘江湖秋水多’,倒讓我想起昔日江湖上有一位大俠,就叫做蕭秋水。”

“對,江湖上大俠小俠,多不勝數,不過,像蕭秋水這種為國為民的俠義之上,確不算多,江湖秋水多,但蕭秋水只有一個!”

“當真只有一個?”

“當真只有一個。”

“只不過,自從他見宋室頹靡,禍亡無日,感嘆於‘入鄉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嶽飛’,只身飄然遠去,‘神州結義’也一蹶不振了。”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陽未必非。當其時朝政日非,蕭大俠雖不求聞達於諸侯,不見得也不管天下不平事。”

“我也聽說過蕭大俠一些遊俠江湖的事跡,我覺得這樣倒好。”

“怎麽個好法?”

“蕭秋水是性情中人,情緒際遇難免大起大落,有時殺性未免過強,這點在人在己,皆非好事。”

“便是。像蕭秋水後來在恒山之役,兵不刃血,而且有趣感人,能破能立,便很有意思。”

“恒山之役?”

“你沒聽說過嗎?這一役很有名耶!”

“這個……”

“恒山上,有位名動天下,創‘雪花神劍’的九劫神尼……”

“這我知道。九劫神尼出身貧寒,幾次被賣落窯子,但她力保清白,誓死不從,但命途多紂,每逃一次,即被惡奴追回,殘加虐待,幾乎死過九次,最後她以一弱女子,憑著莫大的毅力和意志,終於上了恒山,落發為尼。”

“九劫神尼的確是個人物,她以堅忍不拔的念力甘在俗世受辱度劫,最後能上佛門聖地清白全志,自然可佩,日後,她以恒山派一位小尼姑,而登上了掌門大位,還以她的悟性創下了七七四九路‘雪花神劍’,名動天下,確有過人之能。”

“這我也知道,卻不知蕭大俠何以跟她鬧上了事?”

“九劫神尼雖有雪志冰操,但在修行時受苦太深,日後行事未免偏激。”

“可不是麽!我也覺得恒山派立下什麽規條:男子不得上山,女子一旦皈依,不得重回俗世,恒山殿、懸空寺附近更不許男人出沒……這都算是什麽臭規矩!”

“這還不算,當年,還有一道規矩,凡是山下一帶居民的女童若被恒山派掌教看中,必將之帶走,傳以武功心法,不過得要皈依佛門,不準還俗。”

“豈有此理!這算什麽!這豈不是等於拐人嘛!怎麽這規矩我卻沒聽說過?”

“你且聽我從詳道來。你這麽氣憤,但當時一般民眾誠心向佛,恒山掌教一向周濟百姓,被視為萬家生佛,給九劫神尼看中,大都認為是家門之幸,女兒生有仙根秀骨,才有此仙緣;而且,九劫神尼必命門人贈以重金,始將女童帶走,所以大多數人雖覺得從此骨肉離散,但對九劫神尼並未有惡言。”

“未有惡言,不見得心裏就服。”

“那次蕭秋水到了恒山腳下的半鋪村,便看見有一對年老夫婦,摟著小女兒哭得哀哀切切,蕭大俠一問之下,才知道九劫神尼看上了這女童的慧根,要收她為徒,遺下金帛,要這對老夫婦把女兒送上山去。那夫婦年老,膝下只得這麽一個女兒,焉能不悲?但如果他們不舍,又會被村民責為不敬神明,甚至逐出鄉鄰,只有淚眼相對,抱女痛哭了!”

“九劫神尼怎可這樣做?奪人子女豈是佛門中人所為!”

“九劫神尼也並不常常如此恃強,反而周賑鄉民的多。她因太鐘愛這女童的慧根仙骨,所以才偶作強征。壞就壞在九劫神尼當年受苦大多,而她能忍苦成佛,倒把自己高估了,自以為是仙佛托世,便剛愎自用。偏在芒湯嶺上,有一塊飛來石,足有九人合圍,每次恒山殿正面大鐘敲響九下,相隔百裏的飛來石就會晃動,輕叩地面三下,相應相和。據說是九劫神尼在掌門之位後才有此奇象,自此九劫神尼越發以為自己是獨具仙緣,而民間亦傳九劫神尼是菩薩化身,更加崇仰,瞻拜仰儀。”

“唉,一個人一旦被封為神佛,再英明神武,也要變成胡塗人了。”

“所以那對老夫婦就算不情不願,也不敢吭聲,因為能被九劫神尼看中,還算是得天獨厚呢。”

“豈有此理!難道舉世滔滔,沒有人敢向九劫神尼斥其不是!”

“那倒不是,當地官員,亦多信神佛,而且,恒山派賑濟捐獻有功,平時又從無劣跡,此事又非強奪,當然不會去多管閑事。”

“武林中人也不管了麽?”

“你要知道當時九劫神尼的劍法,是天下一絕,‘北嶽神劍·手’陳開花的‘遊魂劍法’名滿天下,結果還得敗在九劫神尼劍下。‘天下一聲雷’雷天罡‘三十六路破碑手’,冠絕群雄,結果還得在‘雪花神劍’下俯首稱臣。也不是沒有武林人敢插手此事,‘三招不了七招了’瑞小天。‘雁蕩飛鳳’汪劍絹,都曾上恒山跟九劫神尼理論,主要是看不慣她立的怪規矩,最後破臉動手,兩人都傷於九劫神尼手下,瑞小天還差點下不了恒山,自此之後,不少男子,上得了恒山,都下不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