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第十二章 天下為先(第2/3頁)

李世民雙目稍復神采,道:“宋缺的問題如何解決?”

徐子陵這:“我先說服寇仲,大家再想辦法,世民已可否先表示決心。”

李世民呆看著他。

足音如起,李靖匆匆而至,施禮稟告道:“齊王、淮安王和李藝總管於風雪交加下與劉黑闥在饒陽展開激戰,慘吃敗仗,五萬人只余萬人逃返幽州,皇上召秦王立即入宮見駕。”

李世民虎軀一震,探手抓著徐子陵肩膀,道:“有甚消息請來找我!”說罷與李靖匆匆去了。

徐子陵放下一半心事,但肩負的擔子和壓力卻有增無減。自己怎樣向寇仲說出這難以啟齒的話,令他不要當皇帝這份苦差的大計呢?

寇仲在書房審閱簽押各式頒令、授命、任用等千門萬類的文件案聯,忙得天昏地暗,不禁向身旁侍候的虛行之苦笑道:“可否由行之冒我代簽,那可省卻我很多工夫,又或我只簽押而不審閱,我寧願去打一場硬仗,也沒這麽辛苦。”

虛行之微笑道:“少帥的簽押龍騰鳳舞,力透紙背,暗含別人無法模仿的法度,由我冒簽怎行。要管好一個國家,雖可放手給下面的人去辦,可是至少該了解明白,才知誰執行得妥當或辦事不力。”

寇仲失笑道:“你在哄我,我的簽押連自己也覺得礙眼,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虛行之坦然道:“這個不成問題,只要是出自少帥的手,便是我少帥國的最高命令。”

寇仲苦笑道:“那我的簽押肯定是見不得人的,行之倒坦白。”

虛行之莞爾道:“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少帥的簽押自成一格,且因是少帥手筆,任何缺點反成為優點。”

接著又道:“行之有一事請少帥考慮,其實上行之是代表少帥國上下向少帥進言。”

寇仲愕然道:“什麽事這般嚴重?”

虛行之道:“現在時機成熟,少帥國全體將士,上下一心,懇請少帥立即稱帝。”

寇仲打個寒噤,忙道:“此事待平定南方後再說。”

虛行之還要說話,宋魯來到,暫為寇仲解圍。

寇仲起立歡迎,坐下後,宋魯道:“剛接到北方來的消息,劉黑闥大破神通、元吉於饒陽,聲威大振,響應者日益增多,觀州、毛州均舉城投降,本日投誠唐室的高開道,亦公開叛唐,復稱燕王。各地建德舊部更爭殺府官以響應黑闥,現在劉軍直迫河北宗城,若宗城不保,李唐恐怕會失去相州、衛州等地,那劉黑闥可盡得建德大夏舊境。”

寇仲動容道:“李小子不在,唐軍尚有何人撐得起大局?”

宋魯了若指掌的答道:“神通、元吉已成敗軍之將不足言勇,目前河北只有李世績一軍尚有擷抗黑團之力,不過宗城防禦薄弱,且易被孤立,照我看李世績肯定守不下去。”

寇仲點頭道:“不但守不下去,還要吃大敗仗,不單因我對劉大哥有信心,更因李世民被硬召回唐京,命運難蔔,所以軍心浮動將士無鬥志,劉大哥方面卻是敵汽同仇,此弱彼盛下,李世績焉能不敗?”

虛行之點頭同意。

宋魯嘆道:“我們和劉黑闥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

寇仲信心十足的道:“我們很快可以弄清楚,當劉大哥盡復夏朝舊地,必遣人來和我們聯絡,表達他的心意。”

宋魯沉聲道:“我明白你們交情不淺,不過人心難測,劉黑闥再非別人手下一員大將,而是追隨他者的最高領袖,他再不能憑一己好惡行事,而是必須對整體作出考慮。”

站在寇仲身後的虛行之道:“只須看劉黑闥擊退李世績後會否立即稱王稱帝,可推知他的心意。”

宋魯贊道:“行之的話有道理。”

寇仲的心直沉下去,想起自己的處境,暗付著自己下令舉軍向劉黑闥投誠,少帥軍不立即四分五裂才怪。

苦笑道:“這些事暫不去想,事實上劉大哥極可能救了李世民一命,因李淵再沒有別的選擇,只好派李世民出關迎戰。”

虛行之道:“李淵強召李世民回長安,實屬不智,不但低估劉黑闥,還影響軍心。”

宋魯微笑道:“李淵只是惱羞成怒,他的貴妃們無不覬覦洛陽的奇珍異寶,央求李淵下敕分賜她們,豈知秦王早一步把財貨賜給洛陽之戰立下軍功者,且主要是秦府中人,此事令李淵大為不滿,弄出這件影響深遠的事來。”

寇仲大訝道:“魯叔怎可能如此地清楚唐宮內發生的事,即使有探子在長安,仍該探不到這方面的內情。”

宋魯深深視虛行之好半晌,始道:“因為唐室大臣中,有我們的內應。”

寇仲一震道:“誰?”

虛行之知機的道:“行之有事告退。”

寇仲舉手阻止道:“行之不用避席,我和魯叔均絕對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