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第十二章 鞭道爭雄(第2/3頁)

寇仲想不到她如此大瞻,微一點頭,算是答應。

然後發覺鄭淑明、白清兒和雲玉真都緊盯著他們。只好希望因人多喧鬧,使三女聽不到尚秀芳對他的邀約,那種唯恐人知的心理連他自己都不大明白。

就在此時,門官高唱道:“禁衛統領右武侯大將軍獨孤峰到!”

眾皆愕然。

一身官服的獨孤峰在四名內侍臣的簇擁下,昂然進入大廳,高聲道:“獨孤峰奉皇泰主欽命,特來為榮老板賀壽,並代皇泰主賜贈玉樹。”

對王世充他卻視如不見,眼中似是只得榮鳳祥一人。

在此頒賜時刻,李世民等外人均依例紛紛避往一旁,而所有被楊侗管治的臣下,包括榮鳳祥在內,無不下跪迎接由楊侗恩賜的禮物。只馀王世充和一眾從人,不知如何是好。

要知名義上,王世充仍是奉楊侗為主,甚至兵逼皇宮,也只是號稱要擒拿元文都和盧達兩個“奸臣”,而非公然謀反。

際此與李密對抗的緊急存亡之秋,假若他公開表明真正的立場,勢將名不正言不順,說不定會失去部份洛陽軍民的支持,有害無利。

若要廢楊侗,必須先有部署,待時機成熟始可付諸實行,而現在無論如何盤算,都要受此一辱。

想到這裏,王世充長身而起,跪伏榮鳳祥之旁。

王玄應和王玄恕等只好照辦。

寇仲等是客卿身份,故只須避席,也不會令人側目。

獨孤峰大為得意,高呼道:“諸位平身!”

王世充一肚氣的站起來。

寇仲和徐子陵則心叫厲害,沈落雁是看準了他們“示敵以弱”之計,才以這種手段,挫折他們的士氣和銳氣。

獨孤峰從內侍手中接過錦盒,送到再跪倒接禮的榮鳳祥手上,儀式這才告畢。

榮鳳祥手捧錦盒,笑道:“獨孤大人務要留下喝杯水酒。”

獨孤峰顧盼自豪的哈哈笑道:“小弟有皇命在身,不宜久留,各位請了!”

不待王世充有任何還擊機會,就那麽傲岸走了。榮鳳祥慌忙相送。

眾人再度入座後,王薄忽然發出一陣笑聲,向李世民道:“貴屬尉遲仁兄不是想和老夫玩兩手嗎?何不趁此機會讓老夫領教一下。”

大廳內喧聲立止。

誰都想不到王薄會主動挑戰,顯是以尉遲敬德對他的“不敬”非常介懷。

李世民尚未答話,坐於旁席的尉遲敬德霍地立起,抱拳道:“王公請不吝指點後學!”

說罷大步走至主席與大堂間的空廣處,神態威猛至極。

眾人對他的豪勇均肅然起敬,要知王薄聲名之盛,尤在李密、杜伏威等人之上,手中“定世鞭”,更被譽為天下第一鞭,故只是尉遲敬德不畏強敵的膽量,已是非同等閑。

王薄微微一笑,從容離座,朝尉遲敬德走去,欣然道:“今天乃榮兄人喜的日子,所以我們的比試只是助興性質,點倒即止,尉遲仁兄以為如何?”

這番話從他口中悠然道出,益發襯托出他的大家風範和尊崇的身份。

尉遲敬德施禮道:“請前輩手下留情。”

他的答話更是得體。誰都知他只是禮貌上的客氣話,並非真的怕被對方所傷。但卻能對王薄生出很大的心理壓力,明示你勝原是應當,輸了勢將聲名掃地。

寇仲特別留意李世民的神情,只見他仍保持一貫的冷靜,沒有絲毫緊張的情狀,不由心中暗懍。

尉遲敬德之所以敢先挑起戰端,當然要李世民點頭才成,而他為何如此針對王薄,其中必有深意。

尉遲敬德虎目如炬,迫視著在十步許外立定的王薄,喝道:“得罪了!”

往左腰一抹,長鞭在手。

王薄的目光落在他鞭上,淡淡道:“此鞭何名?”

尉遲敬德執著繞了數圈的鞭子的右手往上揚起,鞭子像變魔術似的倏地蹬得筆直,斜上直達王薄頭頂上,朗聲道:“此鞭名歸藏,長兩丈三尺,前輩請不吝賜教。”

他並沒有抖回鞭子,輕輕松松地像持著一根兩丈多長的黝黑鐵棍,教人無法相信那本是一條長鞭,只是這份持恒的內力,已令在座不乏宗師級高手的旁觀者刮目相看。

在燈火照射下,映得鞭身滿布吸盤以的突出小圓點,詭異莫名。

王薄炳哈笑道:“好鞭!”

接著突然迅移,宛如流水行雲般迫近對手,右手中指疾點,攻向尉遲敬德大露的空門,竟沒掣出仗之成名的定世鞭。

變化驀生。

本是斜挺半空的歸藏鞭忽地變成在尉遲敬德頂上盤旋數匝的鞭圈,然後移往胸前,一圈接一圈的往王薄指來的中指迎去,神乎其技至極點。

眾人早猜到他鞭法高明,否則怎敢應王薄之挑戰,但仍想不到他那手鞭法如此出神入化,簡直到了隨心所之的大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