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初戰得利(第2/3頁)

火石毒煙箭百箭齊發,拖曳著煙霧,從天而降的往射程之內的敵人投去,形成美麗煙線組成的壯麗場面。

火石毒煙箭觸地,立即爆開成一團團的黑煙,把敵人吞噬。

首先挺不住的是馬兒,立即亂蹄慘嘶,亂跳亂撞,人仰馬翻。

緊接著第二輪的火石毒煙箭射出,今次是對空發射,箭程更遠,直投往敵陣去。

數百敵騎仍從濃煙沖出來,但馬兒狀如瘋狂,再不受主人控制,部份敵人更口鼻滲血,神情痛苦,有些被馬兒拋下馬背。

“放箭!”

崗下戰士領命,立即箭如雨發,往再沒有招架之力的敵人射去,一時血肉橫飛,令人慘不忍睹。

從北面逼來的敵軍見狀急忙後撤,西面的敵騎在傷亡慘重下亦倉皇退走。

慕容戰暗呼可惜,如非北面敵人完整無損,他會全面反擊,現在只好適可而止。不管如何,他已在沒有任何損傷的情況下,成功保住鎮荒崗。

如此戰果,足以交待。

慕容戰道:“放煙花報喜。”

負責傳信的女兵聞言,忙依令執行。

屠奉三沿穎水西岸策騎緩行,領著部隊朝邊荒集推進。他並不擔心安全的問題,因為慕容戰和拓跋儀這兩支人馬,已足教敵人忙於應付,他們絕不會蠢得還來攻擊,對穎水下遊掌握了操控權,正夾岸挺進的荒人大軍。

敵人根本不可能對他們進行突襲,因為由高彥主持的探子網,已籠罩了以邊荒集為中心的廣闊地區,任何風吹草動,探子們會通過遠距傳信的諸般手法,知會各路戰士。

戰爭的氣氛雖然不住接近,他的心神卻超越了邊荒,馳想於二百年前朝代人事的變遷上。

他本身並不具有如此廣闊的視野,臨離開江陵前與侯亮生的一席話,完全啟發了他之前從未想過的擁皇大計,想到如何把劉裕捧為南方之主的鴻圖大略。

侯亮生最佩服的人物是三國時期的智士荀彧,他本為漢末豪族的代表人物袁紹的謀臣,然而苟或認為袁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故難以有所作為,遂舍袁紹而從曹操。

官渡一戰,曹操大破袁紹,從此奠定爭霸天下的基矗這並非可臨時編出來的謊話,對照侯亮生現在的處境,更清楚說明侯亮生為何甘冒生命之險背叛桓玄。因為侯亮生不但有理想,且有識見。

侯亮生指出自漢武帝獨尊儒學以來,政治權力的紛爭、魏晉的興亡遞嬗,事實上是儒家豪族與非儒家寒門的勝敗問題。

東漢儒家豪族興起,遵行君臣、父子之道,其學為儒家之學,其行必須符合儒家的道德標準,所謂孝友禮法。而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亦適用於治國平天下。名教之大者莫若君臣,孝於親才能終於君。當這種看法被采用於人材的甄選上,便成征辟制度,能否入仕全看豪族依名教標準來舉薦,變為豪族間的遊戲,把非儒家寒門完全排斥於外。當這種選任方武發展至極端,便成晉室的九品中正制,高門與寒門的阻隔對立愈演愈烈,矛盾叢生。

曹操出身非儒教寒族,本身識見過人,深明必須摧毀儒家高門豪族的重要性,所以求人惟才,認為有德者未必有才,打破漢代征辟制度的儒教標準。

可是寒門和高門的鬥爭只是開始,出身豪族的司馬懿於曹操死後,乘曹氏子孫孱弱昏庸的時候,奪去曹氏手上的皇權,盡復東漢時代儒家高門大族階級統治全盛之局。

曹操對打擊高門是不遺余力的,所以司馬懿的篡魏得到高門豪族支持,寒門被進一步壓制在不公平的九品中正制之下。

可是這種不公平的情況是難以持久的,高門大族本身的腐化更帶來諸胡入侵的大禍,現在晉室已到了日落西山的階段,高門大族的代表人物桓玄、司馬道子之輩均是崇奉奢華、腐惡不堪,南方軍民均期待新氣象的出現。

在這種大勢下,劉裕成為最有可能改朝換代的人眩只要劉裕能控制北府兵,將得到天下寒門有志之十,和部分有改革理想的高門的支持,如此不可能的事將變成有可能。只看劉裕能否善加運用本身獨特的條件。

“砰”!

煙花爆響的聲音從左後方高空處傳來,屠奉二從沉思中驚醒過來,別頭望去,正好捕捉到煙花鮮艷的芒光。

燕飛敢這麽大膽混進這批水兵去,是看準他們是分別從姜人和鮮卑人裏挑選出來的懂水性好手,大多數成員互相並不認識,可見是臨時湊成的隊伍。支持他這個猜想的是只有小部分認識對方的人才談笑說話,而且他聽到這些水靠運到邊荒集來,只有二、三天的時間。

他也想到這麽混進去,最糟糕的可能性是裝備剛足夠分子這批人使用,沒有半套多的余下。不過亦沒什麽大不了,他再想辦法離集就是。但這個可能性並不大,怎麽說都該有較多的裝備以供替換補充。